第32章 澄清 (第1/2页)
第三十二章
镇国公府。
陆瞻阔步走向自己的院子,心中有些诧异。
自出东宫,路上就有一些人侧目,每次他一看回去,对方立即缩回视线,状若如常。
就连进了国公府,下人们看见他,脸上都比从前多带了一丝难堪和好奇,有个别年纪大的,似乎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表情,对他苦着脸,不像从前那般恭恭敬敬。
陆瞻疑惑地望向那位头发花白的仆从,问:“李管事,有什么不对劲的吗?”
老仆人哀怨地瞅着小主人:“世子,可是刚从东宫回来?”
陆瞻困惑道:“是啊!太子病了,我一直在东宫伺候,怎么了?”
伺候!!!
老仆人眼角一跳,摇头望着自幼呵护长大的世子,痛心得像看一棵被猪拱烂的白菜,凄然道:“世子顺心就好。”
说完脚步沉重地离开了,陆瞻闹不清到底演的哪一出,莫名其妙地有些心虚,来到院内,正在洒扫的小厮们看见他迅速低头,气都不敢多出的样子。
姜识立在厅檐下,神色模棱。
陆瞻沉下脸,走过去低声问道:“怎么回事?”
姜识笑得比哭难看,嗫嚅着:“世子,近日有些谣言,说是,说是。。。。。。”
陆瞻斜觑着他,走进外屋,姜识跟上,凑近说:“说太子跟您有些不清白。”
陆瞻怔了一下,不愿多想,说道:“太子交办的事有些确实上不得台面,外面的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姜识见他没听明白,咬咬牙,红着脸说:“不是,世子,谣言说您跟太子是断袖,还说您住进东宫,把太子妃都挤走了。”
陆瞻呆若木鸡。
合着刚才李管事一听自己说伺候太子,脸上竟是那副表情!
他艰难地朝窗外看了一眼,觉得自己祸从口出,要想解释已经为时已晚矣。他若现在去解释说不是那种伺候,李管事会不会觉得此地无银?
陆瞻衰弱地笑了笑,无力地对姜识说:“这些话传了多久了?都还说了什么?”
姜识战战兢兢地答道:“有四五日了,昨日陛下派了都尉府的人到处追查,那些话暂时没人敢明着说了,只是谣言散播太广,私底下那些人怎么传,依旧难以控制住。”
陆瞻抱头:“爱怎么传怎么传!”
姜识眼神闪烁,不得不提醒道:“世子,要是这话传到宫中,长宁公主会不会有误会?”
陆瞻一激,失魂落魄,气得嘴唇发白:“你怎么搞的?现在说话不都会先拣要紧的说!直到现在才提醒我!谣言传了那么久,怎么不来东宫寻我?”
姜识:。。。。。。
世子太假了,不是说爱怎么传怎么传吗?才一提公主他就炸了。
姜识低下头,不敢分辨。
陆瞻哆嗦着两片发白的嘴唇,情绪稳定后问:“那个陈沁查清楚了吗?”
姜识:“查清楚了,此人是都尉府的,目前在扬州搜集曹家的情报,陛下应该是打算动曹家。”
果然如此,陆瞻眉峰一挑,那个陈沁不知何时换了阵营,转向了曹家,且此事与元晞有很大关联,现在沈瑾帮忙,让沈炽压住了陈沁身上的嫌疑,曹家应该会无碍。
姜识又说:“世子还在想那些谣言?要不要安排人辟谣?但宫里我是安排不了的,公主那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陆瞻狠狠地回瞪他一眼,愤然进宫去了。
姜识心里。。。。。。怪我?
陆瞻进宫后,先去向皇帝回禀太子的病情,恰巧西戎的使臣正来参见,陆瞻进了勤政殿后,唐公公示意他侯在一旁。
头上聚顶用彩珠束着粗辫,两耳上方刮发留着青皮,身穿革服的彪悍西戎使臣拱手对皇帝禀告:“我王历来敬佩陛下,心中向往大庆的繁华,特亲自写下国书,愿与大庆结为友好之邦,请求陛下加大通商范围,若允,我王代西戎子民感谢陛下恩赐。”
萧湛爽朗大笑,对使臣说:“西戎王的意思朕知道了,通商的事交给秦相去洽谈,你们带来的牛羊马匹,朕收下了。下去吧。”
随后转向陆瞻:“陆瞻,你从东宫来的?太子怎么样了?”
陆瞻回禀:“陛下,臣中午先从东宫回府,随后便进宫了。”
西戎使臣还未走出大殿,他暂时没回禀太子的病情。
那个使臣听见皇帝叫陆瞻的名字,退下时还特意斜着眼瞥了过来,神色有些古怪。
陆瞻无奈,他知道自己此时面临的光景很尴尬,被人多看几眼也只能受着。
等人彻底走出大殿,陆瞻才接着说:“陛下,太子殿下已经好多了,现在太医早晚施针,每日三服药,殿下的头疼止住了,意识清醒,精神也恢复正常,再休养几日便可痊愈。”
萧湛欣慰地连连点头称是:“好,你此番辛苦,朕没看错人。”
陆瞻犹豫一许,说道:“陛下,等殿下恢复,能否暂时在东宫安养一段时日,殿下的病是在太学发作的,因此臣担心殿下若是回到太学,会对病情不利。”
皇帝表情微苦:“就按你说的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