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闹 (第1/2页)
第二十一章
元家人在宫宴上内卷出了一片尴尬气氛。
丝竹尚在吟奏,可元樱已经听不见声音。
母亲许氏用狼一般的眼刀剜着她,宁贵雍容的皇后姑母两边瞳孔几乎都缩成一点,带着吊诡的神色在清凉殿内转顾,嫔妃们装聋作哑,大气都不敢在此时喘。
“樱儿哪来的消息,我与秦公子只是太学的同窗,若在宫外遇见,都有几位王爷和伴读在场,从未单独见过。”元晞作为当事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名声辩白。
禧妃作为周王母妃,自诩地位与他人不同,而且秦翊是儿子的伴读,她爱屋及乌,见皇后脸上有些下不来台,也大大方方地搭起了梯子,说道:“公主所言,周王也曾对本宫说过,这群孩子一起在太学读书,旬休时约着去宫外骑马射箭,也是有的,就连太子殿下和宁王都参与了,这原是好事嘛。”
元皇后目色放缓,重新挤出了笑脸:“禧妃说的是,几位殿下也视晞儿如亲妹妹,几句闲话而已,要真追究起来,难道还把殿下们都请来追问?樱儿听风就是雨,性子急了些,出言不逊,让各位姐妹见笑了。”
随后淡淡扫了眼元樱惨白的脸,不再说下去。
朽木!
元皇后彻底放弃了这根废柴,脑子笨不说,胆子还不是一般的大!以后这个侄女的婚事,她是不会费半点心了。
淑妃见禧妃也出了口,不好再站干岸,她也是妃位,虽然生的是公主,但身份上并不差什么,她捧起笑脸,用银铃般悦耳的声音解围道:“嫔妾也希望馨月能跟长宁一样,跟几位殿下多走动,可惜这孩子不爱动弹,又嫌出宫麻烦。不过话说回来,陛下走了那么久,娘娘可知是有什么事?”
众人回过神来,是啊,陛下哪去了?
这时,神色安娴的宁美人抬起头,飞快看一眼殿内众人,她不熟悉元家,但隐隐感觉不对,好像少了个女眷。
---
清凉殿外,御池的莲花开落,水面漂浮着一层绿色荷叶,得月亭修建在御池之上,十三根大红柱子支撑起顶上繁复精美的四层重檐,翘角檐脊上的鸱吻怒目在暮色的余晖中,彰显皇室建筑的庄严奢华。
亭内,萧湛好整以暇地眯睐着不远处,那个多次在夜里潜入他梦中的女人。
“夫人放心,大公子宝剑出锋,实属少年卿相,此番历练必会为他前程铺路,金堂玉马,未来可期。”
萧湛一招鲜,还是利用孩子来突破曹氏。他知道曹氏这样世间少有的女人自有傲气,除了子女,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于是前几日授意唐公公,给了元焘一个户部五品郎中的职位,负责西南铜税,元焘接到任命后,立即收拾行装赶赴益州。
儿子也落到了皇帝手里,曹氏这些天一直有点透不过气。
来之前,她便预感会有事发生,果然凤藻宫的一个小太监趁周遭无人时,向她私下传递了唐公公的话,说要商议元焘的事,请她到得月亭中等待。
虽未明言,可唐公公的背后是谁,曹氏心知肚明。
逼不得已,她不得不跟着小太监走,先弄清楚皇帝到底要拿元焘怎样,是向她示好,以此诱哄,抑或是威胁。
她眼观鼻鼻观地,并不打算回答皇帝的话。
萧湛见状,贵气的脸上浮现出道不明的笑意,缓缓走到她面前:夫人?
曹氏依旧不理,还忍不住鼻嗤一声。
萧湛偏下头,带着兴味赏着美人恼色,她不说话,还呲了自己一下,挺有趣的。
“夫人对朕的安排有意见?”
“不敢,陛下苦心,我儿必定肝脑涂地,为君分忧。”曹氏躲不过这头狼王,皮笑肉不笑地带着讽意说道。
萧湛反而笑了:“既如此,腻腻为何苦着脸。”
曹氏搭下眼皮,翻了个白眼,小动作落在萧湛眼里,像钩子一样抓挠他的心。
腻腻?跟你很熟吗?人多的场合她躲他的视线,没人的时候她反而不怕了,就算对君王露出不敬,谁又看得见?我若说你故意陷害,为君不仁,你又能怎么样?你萧湛还得先解释清楚为何跟他人之妻同站于此!
曹氏脸上的嘲讽之意更浓了,她后退一步,免得闻到不想闻的人味儿,冷笑着问:陛下何意?难道是想以焘儿为质?
这女人外表水柔,却行事快准,声音酥酥软软,可话说得很猛。
萧湛站定了,鞋底的祥云花纹磨着白玉石地,唇角越来越勾,半响,才轻叹一句:朕哪里舍得。
曹氏暗自松了口气,既如此,她就不奉陪了,屈膝行了福礼,转身离去。
萧湛紧盯着她背影,密如团云般的乌发间,插着一只温润耀目的紫玉翠发簪,正是元家矿中出的紫玉原石打造的,那批紫玉翠是元府起家的本钱,如今也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人,想到这,他眼底跳动出几缕幽暗的火光。
宫宴后,皇后跟元老夫人对了对眼色,客客气气把家人们送走了,一眼都没再看元樱。
许氏的脸黑得像抹了锅灰,死死攥住女儿的胳膊,把人逮得紧紧的,恨不得再塞上嘴,免得再祸从口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