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49章 (第2/2页)
郑勘跪拜叩首,声音不卑不亢,稳重又坚定。
不愧是有抱负,愿意做一番大事的热血官员,跟那只会敷衍不懂眼色的一群史官的气场都不一样,看着精神又振奋。
"平身。"盛子瑜将茶杯放置一旁。
“谢太子殿下。”郑勘起身抬头,一眼就看到了伏案随意趴着的盛学真,心道,这位是……
“殿下,这是刚刚您命厨房给公主煮的滋补粥。”小五说着,走进来,身后跟着一名端着木端的小厮,上面盛放了一碗粥。
盛子瑜摆手,示意小厮将粥端至盛学真面前。
“参见和颂公主,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郑勘这才知道那书桌旁坐着的,该是大齐皇后所生,跟太子一母同胞的嫡公主盛学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公主本人。
“起身吧。”盛学真扫了她一眼,看着小厮刚到自己面前的粥,这滋补粥加了一味药材,有些不是很爽口,盛学真不会是太喜欢喝,于是对小厮说,“本宫等会儿再喝,先下去吧。”
“是。”小厮离去,盛学真旁边只剩下小五一人。
他知道盛学真这个“一会儿再喝”,几乎就是不喝了,顶多也就应付几口。
郑勘不敢再看公主,可是刚刚那一瞥,公主美丽的眸子印在他的脑海。
大齐公主果然好看,肌肤嫩白透红,肤若凝脂,眉毛细长弯弯,睫毛长长翘起,虽没有站起,这身材也已显露,婀娜多姿,且她手里还在看着奏折还是书信,不似寻常小姐那般吟诗作画,她这一副君主伏案看奏折的样子,让郑勘一阵佩服。
公主不是平凡女子,乃大齐典范。
盛学真压根不知道郑勘看了他一眼竟然能想这么多,还给自己加了勤政君王的称号,她手里拿着2的,哪是什么奏折。
她可不是没看过奏折,小时候她经常会坐在御书房的桌子上陪父皇批阅奏折,甚至还会读一些有趣的奏折给父皇看。
记得有几次,父皇在给地方官员回复奏折,盛学真举着一本册子对天子说:“父皇,这个人说,他们那里有人割肉救母哎,割肉如何救母?学真不解。”
皇帝便看了那个奏折,并问盛学真看到这个故事害不害怕,盛学真当时想都没想就回答:
怎么会害怕呢?割肉好吓人,但是能救母亲就一点也不害怕。她还跑到父皇怀里,蹭了蹭皇帝的胡须,说自己要多吃点,以后父皇要是生病了,自己就割肉救父皇。
后来皇帝特地给那人封号,赏赐,赏其官职。那个地方也被称之为永孝县,而那人就是当今礼部侍郎孙畅。
“公主,您尝尝,里面放了您爱吃的核仁。”
小五将滋补粥端起,拿着勺子送至盛学真嘴边,盛学真虽没有转头,却张嘴乖乖吃了起来,小五也跟着喂了起来。
太子哥哥的奏折回复,可没有御书房父皇那里的有意思,基本上都是些奏安折,亦或者祝贺折,盛学真懒得看。
她手里拿着的可不会是郑勘想的奏折,而是那武陵州新上任的州长邹文章给太子哥哥写的书信。
她虽然翻看的动作姿势有些随意,但是过目之字,可都是十分细致的看过的。哥哥跟郑勘的谈话之余,她看了很多,她算是明白了哥哥为何会向父皇请指表彰武陵了,以及太子缘何会推荐张在延前去武陵。
太子哥哥是想张在延出手协助武陵县主办案,以那张在延的能力,绝对会将八大县的猫腻,查到个水落石出。
至于他为何不将此事明着交给张在延,那就是因为张在延整日围着史册转,绝对不会答应趟这趟浑水。且不仅仅是这趟,任何一趟他都不会去触碰。
“殿下今日急招臣来,有何要事,请殿下吩咐。”郑勘拂袖从木椅上离开,视死如归的语气跪下询问,说话间抬头紧紧盯着盛子瑜。
盛子瑜赶忙起身搀扶:“郑大人请起,不用见外。”
说着示意郑勘起身喝茶,“郑大人科举入官,乃于翰林史学内,可有何感想?”
郑勘随手放下刚刚入口的清凉茶水,字句有力的说:
“回殿下,臣位翰林史学文职前,是有不甘,初而消极,从事有怠,实在惭愧……”
盛子瑜请指轻轻翘着雕花桌子,似乎在认真倾听,思索着什么。
刚刚郑勘放下的杯子,正是那被寒冰降解温度过的,夏季炎热,虽说太子书房不是那么闷热,可是也终究是酷暑。
桌子上一共有两份茶具,一套是那外围瓷器有装置寒冰的茶叶所泡,而另外一个,则是较热的桤木春。
热水能泡出好的桤木茶,更好的激发茶内的香韵。品茶而非饮水,那冰镇过的茶水则只能满足口蜜,不可以细品。
其实若是盛学真,她也会选择冰凉结束的茶水。每次跑去张在延府内做客,她都是选择用上等的桤木春混合冰水,要是爱茶的人一看,估计就要说她是暴殄天物了。
可是张在延却没说什么,甚至和她一起喝冰水桤木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