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原康酒 > 第三章文物

第三章文物 (第2/2页)

阿天兴奋地说找到了洪武年间,也只说广昌致政回乡,也没写官任何职。另一块也较清晰,置田地多少,江西、湖北捐资多少等等,还有一块象脸谱一样微兽的花形。

其余有许多碑石是无主墓碑砌成,在第三桥孔下方,布满了沧桑,上面写着一些残缺不的字:....之公理....者天下....勑子弟奉家....仪式.....而.....当为后世发.....墓上别图.....梁平原不动兮....余生在庭兮....乔芳从容赴义兮.....苏乡后.....孤烜撰公志在万.....夫提..江州太平.......郡据撰额。

“显然这些石碑要好好研究,非常的重要。”春花说。

“这要请专业的人士才能鉴定它的价值。”老华说。

阿天说道:“我有几位是文史爱好者,他们对文物古董相当的有研究,有机会请他们来看看。”

夏天非常的炎热,一次阳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带大家去一号旅游公路考察。这是阳城市打造的特色旅游长廊的一张名片,让大家建言献策,挖掘当地的人文底蕴,建设有深刻意义的文化景点。

阿天认为是一次机会,建议大家到他家去看看。会长曾经是一位资深的报刊女编辑,她50多岁,温文尔雅,对一号公路沿线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曾经编辑发表过很多这里的文章,她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随行的3位会员是文史爱好者,对文史有相当深的研究,很有兴趣地答应了。

一号公路如同环城公路,在阳城市境内环行,阿天在前带路,轻车熟路从西面往东再向北,行驶了大概20公里左右的路,来到了他们丽堂村。没有先去他家,而是把车在路边停好,直接带他们去看南石桥。

正是六七月份的时候,天气有些炎热,到处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南石桥的水不是很大,下去很方便。南石桥大约有5米宽,两块水泥板铺成,旁边用石块砌成,五个桥墩大都是用碑石砌成。

阿天带他们从西头下,高个文史学者两手一撑,很容易地立到了桥下。另外一位个头矮小,满头白发的文史学者,大约60多岁,他随着阿天小心翼翼地从桥墩边跨了进去。会长站在桥上看着,一边看一边对高个文史学者叫道:“看到没有?看到了把它拍下来。”

高个文史学者一边仔细地看一边说道:“看到了,有许多块碑,上面刻着文字,大概是明嘉靖年前的祠堂碑……”

会长听了问他,“明嘉靖距今多少年?”

这位高个文史学者,三十多岁,是位白面书生,他戴着一副眼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说:“五六百年。”

会长说道:“按理说达到博物馆收藏的标准了。”

“应该是!”

老文史学者一边在石墩上看着,一边说:“这是唐代大臣伟大书法家颜真卿后裔的碑记,很有意义,不知真伪,拍回去研究。”说着举起手机就拍了下来。

高个文史学者说:“这要去文化馆查这方面的资料,每个地方都有记载。”

阿天说:“我查过了,一块嘉庆年间的颜允璨进士碑,县志上记载“赵文楷榜任军机处内阁中书侍读”就没有了。一块颜克勤,元朝的,离现在五六百年了。他的简介更少,只有他的姓名,官职都没写。

老文史学者说:“要查阅更多的才知道……”

5个石墩很快看完了,大概有十几块碑,他们开始上桥。

阿天带他们到他家去坐坐,蜿蜒的田间小路,野草茂盛,踩在脚下柔柔的。阿天显得很兴奋,他依然沉浸在这些碑上。

“如何开发这些碑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白发老文史学者曾经参与建设过许多祠堂,他笑道:“阿天!这是你们家族的事情,你们要修家谱,找你们颜家人筹集资金,建设祠堂。”

阿天黯然说道:“我们村100年没有修家谱了,族人都没有文化,也没有老板,他们甚至受现代不好的思想瀼输,修家谱是愚昧的思想,以后不要修了。指望族人也难,需要政府的支持。”

高个文史学者说道:“如果你想政府的支持,修好家谱你要带村高官一起去镇上申报,镇上领导开会通过,交到市里,然后市政府批准才能建设。”

阿天笑道:“这么复杂,我以为我们文化研究会有权,村委、镇上都要听我们文化研究会的。”

白发老文史学者立马回应,“你弄错了,我们要听村高官的,由他邀请我们,我们才会来帮助你建设。”

阿天对白发老文史学者一直很有好感,认识他也有几年了。但是他的一番话让他不得不再考虑,“政府批下来建设有把握吗?”

白发文史学者又笑了,“基本上都能批下来,只要有钱。”

阿天有些疑惑了,他说:“批下来政府拿钱建设,就不用愁了。”

白发文史学者摇摇头,“你又理解错了,不是政府拿钱出来建设,是你有钱了,向政府申请建设。”

会长又开口说话了,“如果是政府提出来的,政府规划建设,可能不要你拿钱。如果是你申请建设的,政府还没有规划,也许有点建设补贴资金,那是远远不够的,主要靠你们自己拿大部分钱。-”

阿天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自己没有资金建设,不能乱申请。”

会长说道:“对的,我们调查研究,等审核批下来建设,也确定不了时间,不知什么时候,所以大家心里要清楚,把交待的任务做做好。今天阿天提供信息非常有价值,值得向上汇报,我会处理好的。”

阿天听了,又充满了希望,“好!谢谢!”一会儿他们上了马路,坐上了汽车,向阿天家开去。

南石桥到丽堂村通往街上的大道,只有100米左右,放眼望去,丘陵起伏,人们种着各种的农作物。比如油菜、山芋、花生、玉米、茶叶、花木等等,应有尽有。碧绿青翠,繁荣一片。

在大路边上有二十多亩地,依旧用薄膜蒙着,一垄垄特别的耀眼。阿天兴奋地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家种的药材,会长饶有兴趣地问道:“种的是什么?”

阿天如数家珍地说道:“牡丹、芍药、丹参、白芨、绞股蓝等等。”

“收入怎样?”

阿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目前我们的销路是最低级的药材市场,那里收购价比较低廉。一亩地收入在五六千元,如果自己干,挣个辛苦钱还可以,请人干也没多少赚头。”

“一亩地几千元,大面积地种,也是可观的,否则的话种名贵药材才能赚钱。”白面书生,高个文史学者笑道。

阿天深有感触地说道:“名贵药材投资大,要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销路。低价卖到药材市场显然不行,有厂家或者某些单位固定收购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