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长成遇指点 (第1/2页)
提到努尔哈赤,这位清王朝的奠基人,被研究他的后人附以各种溢美之词,似乎怎么夸赞都不为过,后人为他著书立说写传,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大清王朝的建立——一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功过自有后人去评。一个朝代的建立,领袖的力量是无穷的,努尔哈赤正是适应那个时代,抓住了那个机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围绕他,有许多故事,也有许多谜团,一个人,总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人无完人,努尔哈赤也一样,他也有做过备受争议的事,比如,清初用活人生殉,这种野蛮陋习直到康熙年间才废止,但瑕不掩瑜,正面的东西永远是他的护身符。
努尔哈赤是建州卫都督觉昌安的孙子,塔克世之子。塔克世一共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努尔哈赤,次子舒尔哈齐,三子雅尔哈齐,这三个儿子都是塔克世的大福晋喜塔拉氏所生。四子巴雅齐为二福晋哈达那拉氏所生。五子穆尔哈齐为宠妾李佳氏所生。二福晋哈达那拉氏生得妖艳,又整日对塔克世甜言蜜语,温婉可人,深得塔克世宠爱。而大福晋喜塔拉氏一直体弱多病,在生努尔哈赤前,梦见有一个披野猪皮的人告诉她:“你将诞下脚底长七颗痦子的男婴。”
分娩生产之后,果然诞下的是脚下有七颗痣的男婴,喜塔拉氏把这告诉了塔克世,族人们也都听说了。有个读书多的人说,书上说七颗痦子就是北斗七星,而长在脚下意味着脚踩北斗,将来必成大事。夫妻俩听了都很高兴,又加上孩子出生啼声哄亮,耳大体重,他们对努尔哈赤都格外喜欢。又大一些,眉目清秀,丹凤眼,较同龄的孩子体格强壮,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着坚毅和果敢的神气。
在生完努尔哈赤后,喜塔拉氏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但却落下一身病,终于病发不治,离开了人世。在弥留之际,喜塔拉氏对塔克世说:“我的儿尚小,你要代我把他们养大,野猪皮(努尔哈赤小名)你要好好教他,长大了要有出息。”塔克世一一答应着,“你放心走吧,孩子们我会让他们勤学武艺,苦练本领,将来做一番大事。”喜塔拉氏幸福地闭上了眼睛,仿佛看到了20年或更大以后的努尔哈赤……
六七岁时,努尔哈赤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练习射箭了。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放一个靶子,在一定的距离内练射术,谁射中靶子的箭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玩得不亦乐乎。而最后的结果,总是努尔哈赤赢。
八岁开始,塔克世请私塾,让努尔哈赤在家读书,学习汉文,除此之外,还让他学蒙语,朝鲜语,这在同龄的孩子中已是佼佼者,他也利用家里爷爷和父亲都是明皇帝封的都督这一优势,得到了比别的孩子更好的教育,从小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要学的东西很多,等他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未知好奇,这更增加了他学习的兴趣。
塔克世虽然记着喜塔拉氏给他说的临终遗言,在努尔哈赤的幼年也对其抚育培养尽心尽力,但毕竟他还有其他妻妾,尤其是二福晋哈达那拉氏经常吹枕边风,“呦,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也不能只对野猪皮一个儿子好啊!”
作为男人,尽管不愿意听女人唠叨,但听多了也就记下了,于是,塔克世找机会对努尔哈赤说:“你是家里老大,应承担一部分养家的责任,帮助这个家做点事儿。”
努尔哈赤听了父亲的话,从小就很懂事,常常翻山越岭,去山林里打猎,采蘑菇,人生,木耳,松子等,再把收获的山珍野味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抚顺,宽甸,清河的市场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叫卖声,再把赚的钱拿回家,交给父亲,贴补家用。
这所有的一切经历让努尔哈赤懂得担当和生活的不易,即便爷爷和父亲都是建州卫的首领,但他却没有那种自傲,他也养成了凡事都勤于思考,自己拿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尤其在抚顺马市交易中,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来自四面八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都是来经商,性格也各不相同,人的品质也有好有坏。跟这些商人交往,努尔哈赤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历,学会了与各种人相处之道。对于汉族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与了解,也是非常向往。
尽管努尔哈赤小小年纪就卖力地为这个家做着和大人们一样的活,二福晋哈达那拉氏仍在塔克世面前说努尔哈赤的坏话,说他干活偷懒,好吃懒做,只会享受,交的都是狐朋狗友。
努尔哈赤对哈达那拉氏也没有一点好感,既然互相看不顺眼,他经常宁愿多待在外面,去外面的世界里寻找快乐,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谈天说地,说人生,谈理想,打发时光,谈到今后的打算,小伙伴有的说以后想做将军,有的说想做买卖,还有的说想当教书匠,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交流,这样的生活也很舒适。
一日,努尔哈赤又像往常一样,集市上卖完东西,坐在街边与小伙伴们侃大山唠嗑,这时不知从哪里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竟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白胡子老头说:“不管干哪行,就得干一行爱一行,只有把要干的做精做细,才能做好。又鼓励大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有所成就。”
说完,又特别转向努尔哈赤:“我看你这小伙,生得气质非凡,不知你这么气宇轩昂的小帅哥以后想做什么?”
努尔哈赤也是不直接回话,给老头兜了个圈子,“你猜猜,看我能做什么?”说着,眼神望向天空,又低头看看脚下。
老者笑**地说:“我看你刚才瞅瞅天,又看看地,看来你的志向高远,绝不会永远待在此地,真是不同于常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