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章 (第1/2页)
再次出书屋的何楚,做完自己觉得应当做的事。头也不回地走向其他书屋,路上经过包子店,买了一袋子,填饱肚子的同时,脚下不停。
就这么循环到,申时过半(下午四点)。回到没有看完的第一家书屋,送上路上买的点心,把剩下的书籍看完。从蒙学书籍那里,拿出一本律法入门级别的书,到柜台结账。
他接下来应该都会在院子里面,对着旁边的府学,进行听学。买来这本书,正好一边听学,一边教爹娘。反正也不费事儿。知道律法条文,对爹娘是有好处的。
回到小院子,把买的瓜果点心交给老刘氏,“爹娘,从明天起,我教你们这个。”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律法条文书。
何大林和老刘氏齐齐瞪大眼珠子,“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老了老了,居然还得读书。
“这是律法书,你们只要认识,然后记住,就行了。”何楚忍俊不禁地解释了一句。
何大林和老刘氏,能怎么办?学呗!
两人整个脸色都不好看了,吃完晚饭,收拾好,赶忙回了房间。
何楚依旧是清晨起。洗漱,烧热水,然后在院子里面活络筋骨,抹面,给手部拉筋。这时烧开的热水已经变得温热,何楚把几个水葫芦装满。拿着其中一葫芦和昨天买的点心,坐到院子里的石凳子上。边想这两天看的书,边享用点心和热水。
他饱腹后,向来早起的爹娘,还没有起床。何楚坏笑,居然像小孩子一样,赖床不想学习。没关系,晚起也是要学的。
刚好府学那边已经在讲课了,何楚就选择性地听学。
屋内的何大林和老刘氏,受不住了。无奈地起床,做饭。稍微垫了垫肚子,就坐在那细嚼慢咽。能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
慢慢地收拾厨房,慢慢地浆洗衣服。可还是忙完了。
对视一眼,两人如同奔赴刑场一般,坐到石凳子上。
何楚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律法条文书,翻开,放到何大林和老刘氏面前。“今天上午就背前三条律法。”指着每个字,教了一遍,让爹娘复读一遍。确认每个字都没少,又重复教了两遍,就任由爹娘自己读。
听了一炷香的时间,没发现爹娘读错。又开始了自己的听学生活。
每日听学,教爹娘律法。十几天转眼就没,很快到了进考场的这一天。
何大林在儿子进了考场后,准备回家。却被老刘氏拉住,“你去哪?就在这等着!”没见着,这些陪考的都没走吗?陪考陪考,你不在这陪着,算什么陪考?
看了看四周,何大林这时候也不敢走了。他不懂科考要注意啥,他还不知道学么?经过县试,他也吸取教训了。
何大林和老刘氏,一起侯着。到了吃饭的时间,老刘氏就回去就做饭,自己先吃完,收拾好厨房。把饭菜带着,交给何大林,让何大林吃饭,由她盯着考场大门。确保,万一儿子出了事,她能看到儿子出来。
虽然她家儿子身板儿结实,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她也不敢松懈。
何楚在考场里面,待了五天多。何大林和老刘氏,就在考场外头,守了五天多。
几乎是一出考场,何大林和老刘氏就冲上来,围着儿子,挤出人群。
回到小院,何大林去拎准备好的热水,让何楚好好洗漱一番。老刘氏把何楚的考篮放到他房间,就快步走到厨房,盛起从早上开始炖的鸡汤,分成两大碗。一碗鸡汤,一碗鸡肉,端到院子里的石桌上。等到何楚洗好澡出来,就不烫嘴了。
何楚其实状态还好,就是在考场没吃好也没吃饱。本身他身体就在抽条儿,养分跟不上,人就有点累。
咕嘟咕嘟喝完汤,吃下鸡肉,就回房间睡觉。
老刘氏看儿子能吃能喝能睡,就放心了。“我的个老天爷啊,这科考真吓人!”他们在外头侯着,这几天里,看着从里面抬出来不少考生。有那种,满嘴胡话的。也有那脸色惨白惨白的(听同样陪考的人说,有个考生抬出来,人就没了)。
何大林还是不放心,“孩他娘,咱们拿钱去买只小人参,再去买两只鸡。咱儿子走路都有点飘儿!”还是要补补身子,毕竟孩子刚过十岁生辰没多久,又在长身体。
老刘氏注意力都在儿子面色上,又忙着去浆洗儿子换下来的衣服,没注意到这一点。听何大林一提,就去房里拿上银钱和钥匙。
睡了一下午的何楚,醒来在院子里活络筋骨。转过身,他娘又端出一碗鸡汤,一碗鸡肉。
身体还没缓过劲儿,似乎全身都在叫嚣着,需要养分的何楚也没推辞,吃得一滴不剩。饭后在院子里溜达了几圈,又回到房间睡觉。
吃了睡,睡了吃,过着猪一般的生活。睡到出考场的第三天上午,何楚又有了精神。
一起床,就听到老刘氏高兴的声音。“小五啊,你在第一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