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第2/2页)
老刘氏看何楚一直睡得香,担心晚上他睡不好,唤醒了,把他安置到草席上,随他一个人玩何大林或买或做的玩具。
现在院子里就三个人,并且院墙被何大林特意砌得高高的,不用担心有人何楚。老刘氏闲着没事干,翻出了以前剩下的菜种,和何大林一起把院子里的菜地都种上。
忙着种菜,给菜施肥浇水的老刘氏完全不知道,她认为在屋子里玩木马,小木剑等玩具的小儿子。在她出门后就把玩具丢进箱子里,跑到床上,修炼他的养神法去了。
一心修炼养神法的何楚自然是发现了这个养神法的妙处。他从一年前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好,日常的很多事情都记忆犹新。他这一年就时时不忘修炼养神法,前半年还需要按照午睡以及夜间睡眠时间来修炼。后半年,他耳聪目明,刚好家里隔成了这个小院。他只用修炼分出一丝精力注意小院里的动静,就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养神法上。
等晚饭做好,老刘氏来喊吃饭时,何楚已经爬起来,坐在草席上拿着之前放在专门放置玩具的木箱底的泥人玩。
之后的每一天都是老刘氏和何大林倒腾这座小院子,何楚乖乖一个人玩。
过了十来天,村塾开始收取这一年的束脩。何大林早早地就去交上,何楚第二天就被送进村塾读书。就这么滴,何楚开始了他的读书之路。
每天由何大林接送,早上送进村塾,快中午就去接回,下午又送,傍晚再接。在村塾读书,家里想要自家娃娃多读几年书的,都是按照这个时间来。这些孩子一般年纪都不大,村塾的先生知道这些娃娃在家都是受宠的(不然农户家,谁送娃娃读书一读就几年,光是每年束脩就是个负担。)一般在中午和傍晚前半个时辰,先生就布置些功课,没完成的回家完成。
那些只要求识几个大字,能看懂契约文书的,这是家里准备顶立门户的。一般快成家的前两三年,也就是十二三岁,已经懂事了,才会送到村塾,只为不做睁眼瞎。
何楚入学后发现,何家二房的何山竟然还在蒙学外班晃悠。这样,他就和这个侄子在一个班了。何楚暗地决定,尽快学完,尽快升班。
在先生分发下来,由他手抄装订成册的蒙学书籍,何楚面上依旧是那么懵懵懂懂的样子,内心里却在吐槽:难怪他那个侄子学了那么久,到现在还在蒙学外班。正常孩童谁能一年学完十本书?
不过等他环顾四周,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十本书,其他新入学的孩童就三本。他就知道估计是他老爹,一下子把在村塾要学的书籍都给买了。大概是先生准备的书籍比较便宜吧?
因为有新入学的蒙童,村塾的先生先是自称姓柳,让他们齐称,柳先生。
然后说了一下的这个村塾会学的十本书,这次说得比较详细。每说起一本书,都会拿起那本书,让蒙童们看看。说完,看着眼前,几乎大部分都被家里‘教育’过的蒙童,露出了类似害怕的神色。不由一笑,补充了一句,蒙学外班只用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就能够升到蒙学内班。
听到这里,何楚就知道,这位柳先生其实是个腹黑的。欲扬先抑,这套组合拳玩得非常麻溜。
一上午的时间,柳先生在蒙学外班读了一遍三百千,又分发下一套文房四宝。开始让新入学的蒙童描红,就写千字文第一个字。之前在蒙学外班读过书的蒙童就被一个一个喊起来,背诵学过的知识。
眼瞅着柳先生在蒙学外班待的时间没个数儿,何楚凝神去听识字班,蒙学内班和蒙学上班的动静。果不其然,柳先生把他们这几个班入学时间交叉开了。
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何楚开始认真描红。年纪小的蒙童手腕力气不足,又不知晓每个字的结构,从描红开始是比较妥帖的,由此看来,这个柳先生对蒙童很是负责。
经过一上午的观察,柳先生对新入学的蒙童都很满意。不管是真听话还是假听话,他会让他们一直保持下去的。只是尚且没有发现特别聪慧的蒙童,让他有些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