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真冢 (第1/2页)
上回说到沈一凡和余梦城本想离开长弓县去寻找隐世风水大师——郑文麟的下落,在离开长弓县的路上恰巧遇到了老朝奉的人马也进入了长弓县,这让沈一凡和余梦城都有了警觉,两人决定回到长弓县的张家大院再探究竟,结果在张家大院的最高点,沈一凡发现了打开定水盘的秘密。
原来长弓县并没有他们看得如此简单,按照沈一凡的推断长弓县应该是明朝一个神秘的风水流派中的奇人,张文川所建造,他居然将打开定水盘的口诀和指决融汇在长弓县城的建筑中,这一点让沈一凡叹为观止。
当沈一凡将定水盘中间的金属环刻字转动到位之后,定水盘中间的金属环旋转了几圈之后又回到了定水盘内,接着整个定水盘上所有的刻纹都顺时针的转动,能清楚的听到定水盘里很多齿轮带动的声音,这个巴掌大的圆盘居然能有如此轻巧的机关实在让沈一凡和余梦城觉得好奇。
当圆盘停止转动之后沈一凡惊奇的发现,定水盘的中心慢慢浮出一个透明水晶表面,如同是现代的玻璃,中间有些液体而液体中还有一根金黄灿灿的金属针,这根金属针在液体中不停的旋转,待针停下后针尖指着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居然就是远处的山丘。
沈一凡看着定水盘说道:“原来如此。所谓定水盘其实就是能感应龙脉宝眼中的龙脉之气的一根定水针。”
前文提过定水盘的作用和罗盘一样,是一个观星夺地的风水宝器,内涵了阴阳五行等堪舆秘法,不过定水盘最为关键的是盘中的那根金针,也是整个定水盘的精华所在。定水盘中所有的内藏机关都有这根金针操控。配合堪舆之法,寻找天易卦象,触动金针,打开定水盘最后一层之后,定水针指针所指的地方就是龙脉宝气之处。
关于定水盘之事我们在此就先论于此,后章会详细解读。
就在此时,余梦城一把拉住了沈一凡用力将他拖到了黑暗之中,沈一凡因为刚刚处在兴奋的状态,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当他定下心来一看,原来张家大宅的门口鱼贯而入了一群人,带头的是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旁边则就是柳泉。
这两个人沈一凡都认识一个是天道盟的掌门人郑道诚另一就是老朝奉里的得力干将柳泉,他们两后面还大队人马其中就看到夏缨,当然中间还有青堂的堂主断崖,当时沈一凡并不认识断崖。
沈一凡看到那群人说道:“老朝奉的人和天道盟的人在一起,而且天道盟的郑道诚也在,他们来张家大宅难道就是为了地底下的那个疑冢?”
余梦城微微一笑说道:“你知道是疑冢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所以他们还以为下面的墓葬另有玄机呢!”
沈一凡说道:“不过下面的墓葬确实巧妙,上下两层很难让人会想到都是疑冢。”
余梦城说道:“我们跟过去看看。”
沈一凡一点头,两人纵身一跃,在房顶上行云流水一般,很快就来到张家大院的后宅,沈一凡在一旁轻声的说道:“我突然想到我们看到的两幅画,那两幅画应该是使用八菱剑的方法。”
余梦城说道:“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两人穿着黑衣又在黑色的瓦片上,虽然今晚是个圆月之夜但是两人隐藏在房顶黑暗之中,根本没有人会发现,两人贴在屋顶看着后院的一群人。
就听到郑道诚说道:“下面的墓葬有两层,应该是一个阴阳墓,上面一层是疑冢下面才是真真的墓葬,那四匹铜马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所谓?所以需要你们老朝奉的人来看一下。”
沈一凡借着火光看到人群中确实有哈尼和柳瑶,心中暗暗说道:“你们两人千万不要进去。”
柳泉在一旁说道:“有没有照片?”
断崖说道:“没有当时太混乱了。”
柳泉用非常不削的目光看了一眼断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用手在空中打了圈,接着就看见几个男子带着装备,开始钻入井口。
在人群中沈一凡能清楚看到大家的表情,断崖在一旁故作镇静,夏缨则脸上有一种非常不安的表情,而郑道诚则是一脸的淡定。
老朝奉那边的人全都一脸的严肃,柳泉的手下都站在他们的背后以跨立的姿势站的笔直,和青堂断崖那些歪歪扭扭的手下比真是天壤之别。
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进去的人全都出来了,其中一个男子递给柳泉一个数码相机。
柳泉看了下相机,脸上微微一笑朝着郑道诚说:“也不能全怪贵帮的弟兄。这照片上的叫‘太保飞马’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个风水流派发明的一种平衡机关开启装置,到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风水流派的存在了。”
接着柳泉就将关于这风水流派和太保飞马详细的说了一遍。
明朝初年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初,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一日中午朱元璋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结果犯困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这一觉睡的昏天暗地,梦到了一道紫气从西北冲天而出,急忙请来刘伯温为他解梦。
刘伯温详细听了朱元璋的梦境之后在纸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真龙将显长安都,余生了却重生珠。不为何人观山韵,燕入金陵踏北春。朱元璋听到第一句打油诗之后就有点坐不住了,这分明就是长安会出现一个君王,等到刘伯温将打油诗全部说完之后,就立即下旨让刘伯温全权处理此事。
刘伯温此时有些为难便答应朱元璋先帮他解决前面两件事情,而最后一件事情要看天机。朱元璋此时也顾不得三件事还是三百件事了,一口就答应了。
此后刘伯温先找到一批能人异士,这批人就是后来称为的大明观山太保。有观山太保协助先改了长安城的风水格局,将腾龙渊改为困龙渊,故此之后长安就再也没有出过君王。后面就用了很长的时间为朱元璋寻找所谓的重生珠。
从打油诗上也能看出,刘伯温几乎将后半生都用于寻找重生珠上,至到后来刘伯温不辞而别,这件事情就落在了观山太保的肩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