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意虽小聚沙成塔 (第2/2页)
不过援兵还真有,云南那边的沐王府已经答应出兵增援,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沐王派的人少了也是来送菜,派的人多的话集结和行军速度肯定快不了,等他们带着十万大军支援过来的时候菜都凉了。
另一方面,李青是不可能把新兵未经过训练就派上战场的,就算是上也是去能影响战略的主战场,顶多是去打扫战场见见战场的血腥和惨烈。
新兵的作战任务更多的还是山贼土匪或者是地主豪族的私人武装,等拿这些练手练的差不多了再碰上主力军扩充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上一线主战场。
话说回来,李青还真没想到去拉拢沐王府,政治手段和格局还是太稚嫩了。不过也无关紧要,毕竟这不是过家家的政变而是要流血牺牲的革命,像沐王府这样在一地不断吸血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必须要打倒的,既然没有主动投身起义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自我挽救和改造的机会,对于敌人就只能秋风扫落叶般打扫干净。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移,机械傀儡道兵的局限性也渐渐暴露了出来。机械傀儡道兵更加适合参与大兵团作战,如果是打游击战、运动战就会因为过于僵化而被敌人牵制。所以相对来说,机械傀儡用来攻城拔寨等攻坚作战是最划算的,用来乡下打游击或者是港战的话就会像大炮打蚊子似的没太效用。
所以李青迅速改变战术,让机械傀儡道兵攻城拔寨,辅助兵团负责乡村作战。好在大乾对乡村的掌控力比较弱,不能发动农村的力量来阻挠秦军,乡村里有的都是没有组织的地主私人武装而且数量都不多。毕竟无论哪个朝代对私人武装这种不稳定因素都很敏感,为了不被举报聚兵造反大伙都很从心地偷偷摸摸发展私人武装,这偷偷摸摸的搞数量规模肯定上不去,不然这数量一多就不好藏了。
至于乡兵这种地方保卫组织早就随着保甲制度和军户制度的溃败变得可有可无。乡兵更多的成为地方乡绅的家仆,被公器私用,龙编吃空饷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了。
更重要的是稍微有点战斗力的乡兵早就被秦良玉等军将征召了,所以乡村里留下来的乡兵组织形同虚设。
李青让辅助兵团带着前线收服的降军去解得农村,一方面是有了带路党起码不会迷路,一方面也是让本地人去尽量劝降,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能不打就尽量不打。
虽然革命少不了流血牺牲,但还是尽量发动政治攻势把群众都拉拢到自己这方,尽量减少普通群众的流血牺牲,让封建地主们多流血多牺牲。
不得不说这样做虽然不能立竿见影的迅速解得各地农村,但确实能让当地人快速接受秦国的统治,方便征兵和土地重新分配等政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