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君臣策论 (第1/2页)
“众位爱卿,如今成都府路传来消息说有农民起义。尔等均乃国之栋梁,对此可有什么看法?”赵扩手敲书案问道。
众臣皆是低头不语,只有一位四十来岁,身穿大红官袍的男子拱手信誓旦旦道,“官家勿忧,成都府路那边只是仅仅数百人闹事儿而已,微臣相信不久后便会传来当地府军镇压的奏章。”
“哦?史相已经知道此事了?”赵扩神态微松,对此人追问。
赵垓此时也看向刚刚谏言的男子,心道‘这就是史弥远了吧?’他对宋朝历史其实并不怎么熟悉,而且也很少与朝官打交道。但是宋代有名的奸臣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蔡京、高俅、秦桧等人。而史弥远便是宋宁宗赵扩年间的大奸臣。
开禧北伐失败后,就是史弥远领头与杨皇后密谋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之后函其首送金请和,促成嘉定议和。嘉定元年升任右丞相,此后掌权二十余载。日后他还会因不满太子赵竑而矫诏立赵昀为帝,可谓是权倾天下、一手遮天。
史弥远掌权期间,任用薛极、胡榘、聂子述、赵汝述、李知孝、梁成大、莫泽等人,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进一步加快了南宋的灭亡。
所以赵垓对史弥远所说的百人闹事是一个字都不敢信,但是此时史弥远深受赵扩宠爱,就算他当众反驳也毫无意义,还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没必要的敌人。
“官家有所不知,那川蜀地区穷山恶水,刁民频出。臣每隔数月便会收到那里有刁民滋事的消息,都会很快被府军镇压,所以官家对此无需多虑。”史弥远信口胡诌道。
“哦,那就好。既然史相对此早有所料,朕也就不再多问了。”赵扩听信了史弥远的谏言,他心中松了口气后对众臣挥了挥手,“今日就到此为止吧,众卿可以退下了。”
殿内众臣纷纷躬身拜辞,最后只留下赵垓一人站在殿内。当一种外臣离开后,赵扩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身体放松地靠在了龙椅上。他敲了敲桌案似笑非笑道,“你小子总算回来啦?”
“呃,垓儿拜见皇伯伯。”赵垓再次拱手拜道。他对这老赵家的皇帝王爷实在是无语了,怎么没了外臣后就突然变画风了呢?难道这也是扶摇所说的世界区别?
“听说你小子跑到金国去了?把你父王急的都跑朕这里要人去救你了。”
“啊,是去了一趟徐州,不过只是送送朋友而已,没有久留。”赵垓打了个马虎眼,欲盖弥彰。
“呵呵,你猜朕信不信?”赵扩揶揄道,“你可知欺君可是何罪?”
“呃。。那皇伯伯您指的是那件事儿?”赵垓小心翼翼地问道,他不确定赵扩到底知道多少,怕他是在诈自己呢。
“少林寺来信拜谢朕对他们的支持,说已经派遣高僧前来临安**。朕想问问你,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在江南为少林建设分寺?”赵扩接着调侃道,“你这是假传圣旨啊,这又该论何罪?”
“皇伯伯冤枉啊,”赵垓连忙否认,“垓儿可没有假传圣旨,我当时只不过是说您有意在江南建立分寺,可没有说您下旨建立分寺。”
“哦?那就是谎称圣意喽,罪名也不小啊。”
“垓儿不敢,皇伯伯您忘了嘉定五年中秋时您拉着臣下棋时说的了吗?”赵垓巧舌如簧地辩驳道,“您当时感叹江南无古刹,叹息少林寺远在北方。垓儿只不过是为君分忧,想帮助皇伯伯将少林寺迁到江南而已。”
“是吗?那倒是要怪朕误解你的一片孝心喽?”赵扩被赵垓给逗笑了,
这孩子还真是能言巧辩,可惜志不在庙堂,不然他还真想让赵垓继承大宝。
“臣不敢,只是不想蒙冤而已。”
“行了,你小子也别再跟朕耍嘴皮子了。来跟皇伯伯说说你在金国的所见所闻,看看你见到的金国和奏折里描述的有何不同。”
“喏,”赵垓上前来到书案旁边,搬了一个木椅坐下后就开始为庆元皇帝讲述他在大金的经历。当然,一些细节被他完整地忽略掉了,只是描述了一番风土人情,重点则是放在了金国迁都这件事上。
“嗯?你说金国与蒙古作战不利而要迁都?”赵扩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是啊,臣在汴梁小住了一些日子,见他们频繁地调动物资到汴梁。稍微打探一番后才知道大金与蒙古部落开战,而且屡战屡败。完颜珣应该是想要迁都来避开蒙古人的锋芒。”
“此等大事为何尚书省没有上报?连枢密院也没有奏章?”赵扩愤怒地问道。
“呃。。这个垓儿不知道,我以为您都已经知道了呢。”赵垓开始甩锅。“要不您问问史相?所有文书应该都会汇集到中书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