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书斋 (第1/2页)
第九章
临近年关,穆嘉和李锐言每次出门采买年货总能碰到村里的人,村里也大致知道一些他在村里摆摊的消息,明里暗里打听他做生意的情况怎么样。
再去县城的路上碰见几个村里的妇人、夫郎,顺势邀请他们上了牛车。
“这段日子一直没有在村里看见嘉哥儿,这是干嘛去了?”
“嘉哥儿天天往城里跑,是不是做了什么营生?”
“嘉哥儿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村里人啊。“
几个婶子你一言我一语打听他目前的情况,穆嘉不愿多说,只能笑笑掩饰尴尬。
一位颧骨高,细眉毛的夫郎瞥了他一眼,“嘉哥儿,你这一天到晚不着家,也不怕出什么事。”
车上几人止住了话头。
沉默半晌,钟奇试着扯开话题:“嘉哥儿要去城里做什么呀?要是顺路我们正好一块。”
那夫郎却是不依不饶,“孩子还这么小,别再出什么乱子,到时候……”
“几位婶子要是不想松快,就下车走走吧。”前面驾车的李锐言突然出声,把车上几个人吓了一跳。
当年谢永深带着李锐言回村定居,和村子里的人也就跟谢永深和村长关系好点,其他人跟他说句话都难,这也是第一次见他给别人出头。
剩下这段路倒是安静了。
穆嘉在布庄买了三匹布回去裁衣服,又去在码头看看新奇的食材。
一臂长的青鱼干,小孩巴掌大小的虾干,穆嘉想着给孩子尝尝鲜,停在了卖海货的摊子前。
“这大虾怎么买的?”
“八十文一斤,要不您尝一个。”
小贩见眼前的人衣着干净、没有什么补丁,知道他们能买起的,赶紧拿了一个虾干请他们尝尝。
穆嘉剥干净虾壳,看那虾干肉质鲜红紧实,知道这东西不错,塞到谢星廷嘴里。
“怎么样,好吃吗?”
小孩点点头,“鲜,甜。”
“称一斤吧。”
“好嘞,称给的高高的。”摆摊这几天买的人也不少,大多都是一两、二两的买,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方的,那小贩很是开心,穆嘉看了称,确实多给了一两。
又买了些海带干和鱼干,让小贩用油纸包好,放到背篓里。
穆嘉牵着谢星廷在前面慢慢逛,李锐言目光一直追着他,他自十二岁开始就是孑然一身,这些天和穆嘉接触的一切就像一条条绳索,把他向穆嘉的方向越缠越紧。
谢永深知道他无处可去,带他回了水牛村,他和穆嘉以前的接触实在算不上多,可自从谢永深出事,他最开始想的只是帮他,后来慢慢就不一样了。
穆嘉发现他没跟上来,回头找他,谢星廷跑过来,拉住他的手。“小叔在想什么呢,我们快点走吧。”
穆嘉已经被新靠过来的船吸引,走商们下了船,七手八脚地摆出货物,开始吆喝揽客。
在冬天甚少见这么新鲜的水果,穆嘉停下来问了价钱。
“这都是从南边运来的橘子,你看看这品质,都嫩的能掐出水来。”走商拿了一个橘子递给他,“皮薄汁甜,您尝一个就知道了。”
谢星廷拉着李锐言过来找他,穆嘉把手里的橘子分了一半给李锐言,又掰下一瓣塞进嘴里,“还不错,称二斤吧。”
穆嘉这一路买下来,年货置办了大半,把东西放到牛车上,穆嘉想起一件一直没做的事,于是想去看看。
穆嘉现在和李锐言的关系也很是微妙,两个人搭伙做生意,没有他刚穿来的生疏。穆嘉心里两个人已经是很不错的朋友,但由于现在身份实在尴尬,还是按以前的称呼行事。
“弟弟,星廷年后也有四岁了,也到了启蒙的年纪,我想买些笔墨送他去读书。
男人点点头,并不多言。
穆嘉舔了舔嘴唇,接着说:“我想着去书斋买些笔墨再回去,弟弟下午没什么事儿吧?”
李锐言摇摇头,不明白穆嘉为什么跟他这么客气。
书斋冷清没几个人,掌柜的坐在柜台后打瞌睡,见有人进来,起身招呼。
“掌柜的,我家孩子启蒙,您看需要准备点什么?”
掌柜的扫了他们三人一眼,前面的夫郎牵着孩子,后面跟了个高高大大的汉子,这些年见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家庭想让孩子读书识字。
“启蒙的话就是三百千,看夫子要求学哪个,笔两支,墨条一块,纸两刀,砚台一块。”
“如果要上好一点的学堂,夫子要求学哪本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