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探窗》 (第2/2页)
不少观众被舞台上的气氛感染,已经眼眶泛红。
特别是知道结局的时候,听这首歌更加能带入进去。
而且林烟雨戏外人般的演唱,配合陈蓉戏中人的表演,一切都水到渠成,将这首歌的情歌拿捏得很有尺度。
“她唱着他乡遇故知,
一步一句是相思。
台下人金榜正题名,
不曾认台上旧相识。
他说着洞房花烛时,
众人贺佳人配才子,
未听一句一叹戏里有情痴……”
戏腔出现的瞬间。
许多人都闭上了双眼,满脸享受的表情。
和以前不同,以前年轻人觉得戏腔是爷爷辈听的,但是现在戏腔已经是一个潮流,许多人都喜欢这种唱腔。
戏腔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味道,可以用“美”来形容,但是并不贴切,因为除了美以外,戏腔还有一种灵魂所在,那是一种只属于华国人的文化。
只要戏腔响起,这就是华国的,别的国家再怎么都偷不走。
绝美的戏腔响起。
那种美到无法形容唱腔,再加上伤感的情绪。
催泪的感觉瞬间就弥漫了整个现场。
在一段琴声配合二胡的间奏后。
林烟雨穿过喜宴,朝舞台前面走来。
她是局外人,哪怕是从众人身边穿过,这些专业的戏曲演员依然不会去看她,没有因为她有任何的出戏。
“燕去时红豆满枝,
远游人莫问归期。
谁独守潇湘水碧,
不知今夕何夕……”
第二段主歌响起。
喜堂的热闹和戏台上的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
那种悲伤的氛围,让观众跟着揪心。
宾客们越是高兴,那种凄凉孤独的感觉就越浓厚。
再加上林烟雨刻意在演唱中加入的情感,现场观众纷纷看得入了神。
“她唱着他乡遇故知,
一步一句是相思……”
状元郎已经敬完酒,坐在主位上看戏。
戏台上,唱戏女一步一句的演唱。
只是不觉间,被她藏入袖中的红豆手串,从袖口缓缓的掉了出来。
当她做动作的时候,雪白的手腕上,那抹红色就像一道耀眼的火焰,映照在状元郎的眼中。
“……他说着洞房花烛时,
众人贺佳人配才子。
未听一句一叹戏里有情痴……”
这时,整首歌已经唱完。
轰!
一声闷响。
仿佛打破时空的桎梏,舞台上从局外人的时空,转入了局内人。
《探窗》的伴奏突然弱了下去,然后舞台上陈蓉的《他乡遇故知》戏曲再次响起。
这种时空转换的舞台形式,非常巧妙的将这首歌和这个故事链接起来,让观众不禁对舞台效果拍手称绝。
镜头转向状元兰。
他此时正愣在当场。
眼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死死的盯着那条红豆手链。
脑海中回忆闪烁。
“到时定用红豆簪子提亲,许卿一世繁华。”
这道声音在脑海中炸响。
舞台上唱戏的人儿感受着他的眼神,明白他已经发现自己身份,转身间已经哭成一个泪人。
而戏曲的下半段。
也从喜,变成了悲。
有了之前那段《探窗》的铺垫,观众对于这出戏的故事了解得更加透彻,现在再听到陈蓉悲到极致的戏腔,许多人眼睛一酸,被感染得直接泪目。
这时。
状元府的宾客已经察觉到气氛的变化。
几位家丁打扮的戏曲演员上台,将陈蓉扮演的唱戏女从戏台上架了下来。
但是,她口中的《他乡遇故知》依然没有停止,反而带着更加悲戚的腔调。
一双美目也死死的盯着状元郎。
谁知。
状元郎看了她两眼,咬牙将头侧到一旁。
任凭她被当众赶出去。
看到这里,现场观众脸上已经皱成了一团。
眼神戏,还要那戏曲氛围,代入感太强了,有不少暴脾气的观众想冲上去给那状元郎一个大比兜。
特么的你好歹也拦一下,让别人体面出去啊!
然后。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
舞台上的灯光逐渐变暗。
直至变成一片漆黑。
就在观众以为已经表演完的时候。
一道美得令人窒息的戏腔响起。
“她唱着他乡遇故知,
一步一句是相思,
台下人金榜正题名,
不曾认台上旧相识……”
没有任何伴奏。
只是一句清唱。
空灵中带着深入骨髓的哀伤。
如同一记浪潮般在所有人心灵中激起涟漪。
这道声音和陈蓉扮演的唱戏女如出一辙。
众人仿佛感觉到,就是那被负心人赶出喜堂的女子在演唱。
那种故事与现实共鸣的感觉,简直让人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那些泪目的观众,眼泪还没止住,就被这声戏腔给刺激得当场掩面低泣!
太特么虐了啊!
简直就是大型泪崩现场!
这还没完。
那漆黑的舞台上。
大屏幕中。
浮现两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
“纵使相逢应不识,只当初见,不如不见。”
【不久,听说戏院里死了个戏子,京城疯了个状元……】
……
ps:《探窗》原唱:国风新语、浮生梦、汐音社,词:东方千月,曲:郭丰琳,(二合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