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中原危机四伏 苗疆和风细雨 (第1/2页)
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造成天下大乱的态势。北京紫禁城内,崇祯帝坐如针毡。他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当前危机之事,群臣在殿下吵吵嚷嚷,议论纷纷。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唯有兵部尚书卓世民气定神闲。他今年六旬有余,遇事沉稳冷静,而且杀伐果断,是崇祯帝颇为器重的大臣之一。崇祯帝此时向他投来信任的目光,询问道:“卓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可有应敌良策?”
“启禀万岁,臣有一策,叫以夷制夷。西南苗疆黔州有一处九黎城,城主便是苗王吴天华。这些年,他拥兵百万,坐镇黔州。时常也上表向朝廷表示效忠呢,今日正派上用场。臣斗胆向万岁请旨,令苗疆兴勤王之师,拱卫中原。只是苗疆黔州九黎城此去山高路远,一路恐遇强人盗贼。这传旨之人恐怕要武艺高强才行。”
“爱卿所奏,俱是实言。但不知卿保何人前往?”
“万岁英明,臣保奏的是臣家之世侄,兵部员外郎卓峰是也。”
崇祯闻言大喜,即宣兵部员外郎卓峰觐见。不多时,但见一位身材高大威猛,目光炯炯,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身着朝服,气宇轩昂地走上大殿。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卓世民的亲侄子卓峰。此时,他三呼万岁,跪在殿中。崇祯帝见卓峰如此英俊模样,不由得当面夸赞一番。卓峰平身后,崇祯帝命太监取来笔墨纸砚,拟下了一道勤王圣旨。颇为庄重地道:“兵部员外郎,这道圣旨非比寻常,攸关朝廷前途安危。你可要小心从事。”
卓峰神情肃穆地接过圣旨,跪地谢恩。崇祯帝缓缓走下玉阶,双手搀扶起卓峰。并令内卫们端上一壶上等御酒,他亲自为卓峰斟上满杯,递给卓峰道:“朕今日为你践行,希望你勿负朕恩。”卓峰端过酒杯,一饮而尽。再次谢恩。
兵部尚书府内,卓世民夫妇与卓峰用过晚饭后,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卓峰一起谈话。原来,卓峰的父母早在二十多年前在苗疆黔州剿匪时,被人秘密杀害。卓世民一直承担了父亲的职责,不但把卓峰视如己出,而且尽心尽力抚养他长大。他们膝下还有一女,名唤卓蕊婷,芳龄今年正合十六,夫妇二人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平时善良贤惠的卓夫人和卓蕊婷对卓峰此时远去苗疆甚是担忧,卓峰说道:“伯娘与妹妹不必担忧,古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侄儿此去,正是大展拳脚的时机,我将全力以赴,不负皇恩.。”
听了卓峰的一番热血沸腾的话,卓世民颇感欣慰,他点了点头,老练地说道:“峰儿啊,你可知叔父我今日为什么要保奏你前往苗疆黔州九黎城吗?”
“侄儿愚钝,还请叔父明示。”
“峰儿啊,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调查你父亲的被害真相。他是在当年剿杀苗疆悍匪时,中了神秘人物的一支冷箭而当场殒命。而我猜测,这位神秘人物与隐藏在苗疆黔州九黎城的武林高手有关。遗憾的是,二十多年来,我是一无所获。而我这里只有这支冷箭的一点讯息,当年,凶手将这支箭涂上了剧毒,用内力发射到你父亲体内。我能做的,只有将毒箭折为两段,保留下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峰儿你能远赴苗疆,为你父亲报仇雪恨。这半支箭上面的唯一线索是上面刻了一个‘肖’字。叔父推测,这与黔州的仙马帮肖远成有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