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待业在家生活揪心 (第1/2页)
不是我想发生的。”
母亲道:“你哪来那么多大头觉啊?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懒,连个花盆打了都不知道。那假如要有个小偷进来了呢?恐怕你被人杀死了都不知道。你说你活着有什么意思。‘你是死尸看不住棺材。”
母亲越骂越来气,声音自然越来越高。真当我和母亲争吵时,父亲回来了。他一进门看见我们娘俩真在吵个不休。非常恼火,于是冲我瞪了一眼。喝斥道:“建斌,你太不像话了。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啊,这几年大学文化你都念到那里去了?怎么还不如小时候呢,小时候你还知道尊老爱幼,现在怎么动不动就和你妈妈吵嘴啊。”
母亲在一旁插言道:“哎哟,他现在‘浑身是本事’。眼睛里头哪儿还有父母的存在。幸亏现在念的是大专,如果真要是念了什么‘北大、清华’。到时候我这个没文化的娘,假如我要是‘要饭’要到北京去找他,恐怕到时候他拿扫帚轰我们出门。这种‘白眼狼’的心,‘比黑锅底还要黑。’幸亏现在还是吃我的用我的,都已经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如果将来我真要是躺在了床上,还想他来服侍我一天。恐怕到时候……”
“够了!”父亲打断的母亲“牢骚”,怒吼着叫到:“我在厂里烦心的事已经够多了,回到家里你们还要给我添堵。还想不想过啊?不想过就说一声,我死掉了让你们好哇。”只听见,哐当——!一声。父亲进了房里。
这是母亲可不干了,只见她哭叫道:“刚才小的才气得我半死,现在老的也来气我。是不是我好说话啊?我看你们一个个都变相了。还说不想过了,呵呵……不要以为离开我你们就有多少好日子等你们过。我反正有工资,离开你们我不见得会饿死……”
母亲这个火药桶,一旦被点着了之后是不容易熄灭的。我也很清楚没有两三个钟头,母亲的火是不会熄灭的。这一天又不知道是怎么熬过的……
第二日中午,父亲突然问我:“你现在愿不愿意到我们工厂去打临工啊?如果愿意的话下午就跟去厂里上班。我和车间里的林主任说过了,他说,你下午就可以去。”
我道:“当然愿意,不知下午要做什么准备吗?”
父亲道:“不用,去是干临时工,又不是什么正式招聘。再说,你那个什么简历啊、什么文凭证书啊,那就省省吧。又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就不要再到处显摆了。”
母亲在一旁叹息道:“咳!当初就不应该让他去念什么没用的‘大专’。假如高中毕业那个时候就进厂的话,恐怕还能‘顶职’。大不了你这个老的早点‘内退’。现在到好,弄得两头不着实。”
下午我随父母来到厂里,父母带我车间里先让我熟悉一下,然后给我介绍这里的工友同事。其实这里的同事有一半以上我都认识。在这里不是叔叔伯伯,就是阿姨。当然有些年轻的我不认识,母亲给我一一做了介绍。
从这一天开始我就算正式上班了,在厂里有老张师傅带教我。要说在工厂里真正管我管得严的还是母亲。
我在车间里首先学的是:“绞螺纹”、“挫钢条”。这些粗活刚开始干起来,经常是把手弄破。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些“无产阶级工人老大哥”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我记得快念高三时候的暑假里,我也打过短工。不过当时,我只是在仓库了登记和收发材料,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在一线干。所以当时没有觉得怎么辛苦;其实当时不是在父母的工厂,而是母亲托一位朋友帮忙,在朋友的朋友单位打短工。
那是一家“造纸厂”,也许他们知道我是打短工,没有拿我当厂里的一份子对待,只是把我当客人看待,所以给我个轻松活。知道我干不到一两个月就得走人。而如今在母亲的厂里却不同,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可能长期干下去。所以他们把我当小徒弟来培养。
现在我也明白父母为什么平时这么勤俭节约,这么拼死拼命地劳累,到月底就拿那么一点点工资。这时忽然想起我在学校做生意的那个时候,大家边上学边做生意。在当时我们的平均月收入,是父母两个人的月收入。
我赚了这笔钱最大愿望,就是想买一台电脑。可惜我又不敢,因为要是让父母知道我在大学里没有好好念书,而是鬼混做生意。如果那样的话他们非把我打残了不可。
所以这笔钱是个烫手的山芋。我有几次想把钱交给父母,但是我知道母亲脾气,一旦交到她手里,我恐怕这辈子都别想买电脑了。
记得当时念高三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去打临工,就是因为母亲给我的那辆旧自行车坏的已经不能再修了。我真是因为为了买自行车而去打工的,再说当时特流行“变速赛车”。无论是在学校里的同学,还有在马路上的时尚青年大多数都是骑“赛车”。
我是“看在眼里,馋在心里。”我当时的梦想,就是能够把旧自行车早日换上“赛车”。于是我就与母亲商量,母亲说道:“如果想要买自行车,必须的自己打工赚钱。等你放假的时候,我帮你介绍份工作。一来呢让你体验一下挣钱是多么不容易,二来呢也真好把你那辆破自行车给换了。”
于是我放暑假之后没几天,母亲就帮我介绍到她朋友的朋友“造纸厂”去打短工。当时我是兴高采烈,而不辞辛劳地三班倒工作。目的就是能够在开学之前,有一辆自己的“赛车”。没想到打了四十多天的短工,我居然能挣到二百一十元钱。
我非常高兴地把钱如数的交给了母亲,母亲也答应等我开学之前给我买辆自行车。可万万没想到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却盼来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根本不是我心目中的“赛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