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穿越 (第2/2页)
崔玄机不慌不忙,整了整袍袖从容道:“将军有今日之饮乐,祖家有今日之富贵,全都是仰仗将军手握重兵。当此之时,将军一怒,投鞭断河,天下震动,四海惊怖。如果将军解除兵权回朝廷任太尉,虽然贵为三公,但徒有虚名,无有其实。当彼之时,将军一怒,只不过徒增笑柄罢了,一个狱吏就可以把将军制伏。祖家自将军北伐以来,门庭显贵,超出了大部分世家望族,新贵出世,旧望必然怀怨。将军如果早上解除兵权,估计祸害下午就会到达。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是也!”
“那足下以为,如何才可免祸?”
“方今天下鼎沸,似胡族猪狗之辈仅据一城者也敢沐猴而冠,南面称王。晋廷衰微,令之不行,禁之不止。将军天人之资,善抚养军士,战必克,攻必取,执天下英雄之牛耳。况且我听闻将军率军北上之时曾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如今中原未定,将军岂能半途而废?以将军如今的实力,即便南面称制,天下又有谁人可以阻挡?天下又有谁人可以为将军之祸?祸既不能为,又何需免祸?福祸相依,而无定势。是福是祸,只在于将军一念之间罢了!”
祖逖听罢表情阴晴不定,沉默半晌,缓缓开口:“往昔始皇帝驾崩,赵高矫诏赐死戍边大将蒙恬,蒙恬手握数十万大军却不反叛,慷慨赴死,成全做臣子的忠义。如今我的兵权和蒙恬将军相仿,而天子不仅没有赐死我,还晋升我为三公。蒙恬将军尚且不敢反叛,我怎么敢做这种悖逆的事情呢!”
崔玄机仿佛看透了祖逖的心思,他微微一笑问道:“将军和天子的关系对比蒙恬和始皇帝的关系,哪一个更亲密呢?”
“自然是蒙恬和始皇帝的关系更亲密。”
“将军的功劳对比蒙恬来说,哪一个更大呢”
“似乎还是蒙恬将军更胜一筹!”
崔玄机道:“非也。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始皇帝统一六合,横扫八荒,是奋六世之余烈。自商鞅变法强秦开始,秦国能人将相辈出。在始皇帝一世,论武功有白起、王翦;论文治,前有吕不韦,后有李斯。区区蒙恬之功,于秦国朝廷来说,根本无足轻重。而将军不一样,自夷狄入寇中原,朝廷屡战屡败,丧地千里。而将军自北伐以来,大破羯赵,收复故土,名震海内。自本朝以来,能立下这样大功的,唯有你一人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样看来,将军您的功劳是比蒙恬大的。”
祖逖听了,也不置可否。
崔玄机也不气恼,只是自顾自说道:“将军的功劳超过了蒙恬,而和当今天子的关系却不如蒙恬和始皇帝的关系亲密。我以此推断出,将军如若返回朝廷,下场只会比蒙恬将军更惨,恐怕将有灭族之祸!将军死了还不值得可惜,可惜的是这天下再也没用能抗衡蛮夷的良将了,不知这天下又有多少百姓要因此而丧命。可悲!可叹!”
祖逖深深的望向崔玄机,似乎想把那张平静的脸庞看出花来,但他看来看去,也只看到一双睿智且坚定的眼睛。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才刚见面不久的大儒,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那依先生之见,我是非反不可了?”
崔玄机直视着祖逖的眼睛:“这是顺天应民之举,怎么能算反叛呢?”
祖逖听罢默然无言,只是抬眼遥望远方。
他似乎看到了那些被胡族奴役的汉人,他们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眼神空洞。
这种令人心疼的空洞,是他们无数次希望有汉族同胞能来解救自己,却又无数次希望落空而累积而成的那种麻木!
他们被胡族的皮鞭鞭笞着,驱赶着,干着最卑贱的活,衣食住行却只能享受牲口的待遇。
又或者说,他们就是牲口。
因为所有胡人都称呼汉人为“两脚羊”!
如果有一天哪个汉人觉得干不动了,便有胡族残忍地将他烹杀分食掉,和吃羊肉并没有分别。
他又看到,晋王朝的世家大族在温柔乡里觥筹交错、莺歌燕舞,狼狈为奸、把持天下,而嫉贤妒能,为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只为自己门阀利益,而根本不思驱除鞑虏,光复故土。
“谢先生教我!”祖逖起身给崔玄机施以一礼,道:“如先生所言,晋廷惟有偏安之志,而无光复旧国之心,已失天下之民望。我如今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复大汉之社稷江山,宁受不忠不孝之骂名,惟愿率天下志士,杀尽四海胡虏,匡靖寰宇。先生有此大才,何不助我!”
崔玄机微笑再拜:“玄机愿效犬马之劳!”
东晋大兴四年,祖逖以徐州立国,国号为大徐,定都彭城,改彭城为彭都,定年号为“兴武”。并且下令后世皇帝不得更改年号,永远以“兴武”作为他祖家的年号。
他以崔玄机为丞相,设置文武百官,正式在这乱世中竖起了祖家的一面大旗。
东晋朝廷也不敢的罪他,因为事实证明祖逖确实是这天下最能打的那一个狠人,反而把祖逖的家眷和族人送到彭都还给他。并且派出使者要建立联盟关系,徐国同意了。
但是很不幸,兴武元年,东晋权臣王敦谋反作乱。腐朽的东晋王朝无法阻挡,向徐国上表称臣,希望祖逖能派军帮助平乱。
祖逖丝毫不含糊,直接御驾亲征,斩王敦于武昌。从此以后,东晋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版图归入了大徐。
没有后顾之忧的大徐高歌猛进,东征前赵,直达长安城下。
前赵之主刘曜恃城坚守,光复军久攻不下,崔玄机亲临阵前,挥毫作半圣曹植《白马篇》一首: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成,金光大作,天降战气加持光复军,每一位士卒都临时拥有了相当于引气境前期的实力,刘曜无法抵挡,只得弃城北逃。
刘曜北逃至安定郡,号召天下五胡于安定会盟,共商灭汉大计。
兴武二年,各胡摒弃私怨,同仇敌忾,以各自的部落为单位联盟成立大狄国,各部落共同推选出一名大酋长为大狄国共主。大徐王朝和狄国的争霸史,就此拉开了序幕。
到了苏禹所在的年代,已经是兴武七十九年了。
徐国的国祚已历四世,虽然每位新皇登基都以北伐狄国,光复故土为己任,但是在狄族的顽强抵抗下,这纷纷扰扰的乾元大陆,依然未能归于一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