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月球地下世界植物的选择 (第2/2页)
这里的水汽较地表更丰富,但浓度梯度分布明显,每个深度圈层的水汽条件都不相同。厚重大气中的微小颗粒月壤十分强硬地阻挡了水汽上升,如果侦查小队的推测没错,那么此处的微小颗粒月壤将在与水汽充分结合后,向下沉降,带走上升水汽,实现水资源在此处的升降平衡。
用人话说就是:越往深处水越多……不是,
这话怎么这么怪?
一定是我多虑了。
总之,在现在生活着地衣的圈层,水资源并不足以供给它们再演化到被子植物。(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跨越)
不过生命也在这里演化出别的奇迹。
对于地球的植物来说,它们演化出光合作用,转化太阳光的能量,是生命进化的必然。
不是说什么“植物生长靠太阳是天经地义”的武断描述,而是从地球环境能够寻找到的最优质能量源角度说起,太阳光确实是极好的能量来源。
来自宇宙的大部分射线都被地球磁场偏转,能够直接落在地球地表的能量来源,其主体就是本身不是带电粒子的电磁波。当然,还有一些不带电的粒子也能携带高能抵达地球,但这些粒子往往都太小,构成生命的物质压根留不住,效用有限。
将这些能够直接抵达地表的,并且物质本身就能留得住的电磁波作为能量来源吸收,-毫无疑问是当时生物演进的金钥匙。
于是,地球的初代生物,往植物方向发展的进化,便都把光合作用点了。
什么样的星球环境就能演进出什么样的生物。对生活在厚重大气中的微生物和洞壁上的原始植物来说,指望天空中的太阳可以将富含大部分能量的电磁波穿透厚重大气照射在它们身上,显然不太现实。
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没有法力介入的情况下是这样的——光虽然被厚重大气吸收了,但它们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那就是热能。
深渊月球的地下世界生产者生物便走了在地球植物界比较少见的能量获取方式——热差储能。
依靠温度梯度的差异获得能源,这种手法在地球可以用于发电。不开玩笑,这是真事。
不过二十一世纪初的热电材料效率尚不理想,也就在一些很舍得花钱或者特种场合使用,距离民用还有一段距离。
(在我写管道交通的时候,新闻告诉我电磁橇建成了;在我写月面基地的时候,新闻告诉我宣传片都有了。我很怀疑当我写下热电材料距离民用还有一段距离之后,会告诉我以后都可以用热电空调了。)
但生命向来能创造奇迹。
就如同细胞能在细胞器的膜两侧构建出比闪电还强的电场一样,只要一样东西对生命来说是有用的,生命便会在无穷的随机演化中趋向它,强化它,让它达到人工需要追赶许久的高度。
(自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就是现在的单层太阳能电池企图超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