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乳白色的贴地厚重大气 (第1/2页)
莫余最终还是没能看到第一架航天器在月表降落的实况直播。
为了表示自己很生气,莫余决定,在自己看到月球之前,不和白瑞树说话了。
本次深渊登月行动,参与人员全是第一宇宙军的班底。这支专为深渊登月而建的年轻军队在慕阳州的带领下,十分注重行动效率。
所以慕阳州在双脚落月的同时就把二号航天器叫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同一批次的三号四号,以及跟在后面排队的第二、三……n批次。
这些航天器的落月顺序直截了当地采用按命令下达时的距离远近顺序排列,事实上就是从发射场弹射起步的顺序,自然,白瑞树所在的二号航天器成为了第二架落月的载人航天器。
不过这不重要,因为第二架落月只比第一架晚了十几秒,第三架和第四架几乎是同步扎稳,第二批航天器才和第四架航天器拉开半分钟的差距……
于是当白瑞树从打开的舱门踏出,看到的便是一片荒凉黑暗的月球,和眼前起码七八架载人航天器打着灯落月的景象。
深渊月球大气稀薄,直到接近月表的地方,才有一层混合着月沙的“厚重”大气。
这层混合着月沙的大气与稀薄大气存在明显分界面,刚好能到白瑞树的脚踝,将整个鞋面都藏在乳白色的月沙大气中。
按照常理,因天体引力而束缚的大气层不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分界面,以致在区区几厘米的线度内就发生“混有月沙的厚重大气和稀薄大气完全分界”的现象。
但据天河文明长期关注月球的天文学家观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颇为复杂。
一是月球地下世界的总气体容量与地下世界容积相比存在某巧合比例,以及月球受到行星和恒星的微妙引力作用,导致月球上的气体分界随时间变化产生“潮汐”现象。
二是月球的自转时间带来的昼夜周期和温差变化,外层稀薄的大气和时常涌动的气体分界让月球地表的大气受热不均进一步引发了表层从几厘米到几米高度的强对流天气——这听起来很小家子气,但真的发生了——使月面岩石在微生物和它的作用下越来越细碎,最终形成了如今厚重大气中的月沙。
就像是高速气流冲刷下的岩石,冲一遍也就算了,在大自然的长期作用下,以亿年为单位地冲刷……
好在这样的变化发生在更早期的远古月球,当时的自然条件推进了这样的地质变化,现在的月球厚重大气部分已经在长期推进中进入了极度趋近静态的准静态演进过程。混合着空气的月沙已经成了标准的气态胶体,同时,状况已经与最终结果极限接近。
说人话就是:眼前这种覆盖着月表,能淹到人脚踝处的乳白色气体,只要没人整活,亿万年后也只会是这个样子,顶多在厚度上有些区域差异。
比较尴尬的是,作为一种胶体内的分散相,这些乳白色气体中的细腻月沙,是可以被人直接吸入的。
好消息:地球宇宙的月球没有这种特征,它甚至连大气也没有,不必担心宇航员在上头深吸一口气——假如宇航员能肉身在月球活动而不做其他更正的话——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
还是好消息:第一宇宙军人均金丹,区区可吸入的细腻月沙没什么好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