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1/2页)
前线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京城,战报摆在了赵瑜的桌上,淮王跳崖的事情自然也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赵瑜看着眼前的奏报,许久没有说话。
按理说战事大捷,他理应高兴才是,但这两年来朝廷兵马其实几乎逢战必胜,捷报多的在他心中已经激不起什么波澜了。
何况他心里清楚,战事之所以这样顺利,是因为他那个年纪最小的弟弟自己主动放弃了大片富庶的城池和土地,集中所有兵马去攻打胡人的缘故。
这些胜利可以说都是赵瑾让给他的,是他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管他要还是不要硬塞过来的。
作为一国之君,赵瑜当然乐见国土扩张,凶悍的胡人被一举平定。
但当这一切都是那个早已被大周除名的逆臣拱手相送时,事情就显得讽刺了。
而现在这个逆臣不仅不愿活着回京认罪,甚至连尸体都不愿留下受人□□。
有人提出就算赵瑾坠崖,也要将他的尸骨找到运回京城,悬尸城门,让所有人都看看逆贼到头来是什么下场。
但赵瑜最终没有接受这个提议。
奏本中已经写的清清楚楚,那断崖极高,人掉下去绝无生还的可能,而在场的兵马当时已经试过去寻找尸体,却因当地环境的问题没什么结果。
赵瑜固然可以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把那尸体找回来,但此事必然费时费力,等尸体被找到并运回京城的时候,只怕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根本认不出本来面目了。
就算是现在立刻找到了,那么高的地方掉下去,又能有几分原貌呢?
这样的尸骨带回京城,能不能起到震慑作用还两说,赵瑜首先要落个残暴不仁的名声。
他抬手捏了捏眉心,将那奏本合上,放到了一旁。
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不管如今属于大周的塞北之地是怎么来的,但都已经成了他的领土,而赵瑾也已经归于尘土,再也不可能跟他有什么纷争了。
既然如此,前尘往事就不要追究了,最重要的是眼下,是将来。
虽然战事已经结束,但因为还有许多后续事宜要处理,所以傅毅洺等一干将领和兵士并未立刻回京受封。
已经六岁的傅清玥对爹爹几乎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唐芙为了不让孩子们忘记自己的父亲,时常会在他们耳边提起,说他们的父亲是个大英雄,为国征战去了,所以才没能陪在他们身边。
傅清玥虽已不记得爹爹长什么样,但对英雄的崇拜一如既往,一听说爹爹打了胜仗就要回京,便数着日子每日去城门口等候。
唐芙不放心他自己一个人,便时常带着另外两个孩子一起去,在城门附近的街道上走一走逛一逛,累了就去街边茶肆的二楼坐着歇一会,倒也自在的很。
这日她在茶肆碰到了孟五的妻子何氏,身边还带着他们的长子孟元琦,便坐下来聊了几句。
何氏笑道:“琦儿听说小公爷每日都来等父亲,便也想来等一等,我拗不过他,只能来了,果然就在这里碰到了妹妹。”
唐芙轻笑:“孩子牵挂父亲是天性,何况孟兄离开的时候琦儿都已经六七岁了,能记得很多事了,对父亲自然就更是牵挂。”
“只是他在书院进学,鲜少休沐,不能时时来守着罢了,不然肯定也早就过来了。”
说着又转头看了看自己身边的傅清玥,欲言又止,颇为头疼的样子。
按理说傅清玥也到了进学的年纪了,可是他坐不住,除了程墨以外,谁的课都不听,先前唐芙也给他请过别的先生,他当着她的面规规矩矩,等她一走,就能揪了先生的胡子,烧了先生的纸笔,哪怕事后被唐芙教训甚至挨了戒尺也不管用,既不记吃也不记打,可谓油盐不进,连长公主都头疼,说这孩子在念书这方面简直跟小时候的傅毅洺简直一模一样。
何氏对此事也是有所知晓的,忍俊不禁,当着孩子的面却也不好说什么,便只道是傅清玥年纪还小,等他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傅清玥在唐芙面前虽然乖巧,但也不耐烦一直坐在这里听大人说话。
何氏看他坐不住了,便让自己的孩子带他出去玩。
孟元琦跟唐芙的几个孩子向来亲近,虽然自己不是好动的性子,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傅清玥如逢大赦,从椅子上跳下来就要跟他出去,临走前还顺手“救”走了傅清宸和傅静姝两兄妹,觉得他们一定跟自己一样不想在这里听大人们说那些琐碎的闲话。
唐芙不放心让几个孩子离开她的视线,犹豫着要不要跟去,何氏安抚道:“多派些下人跟着就是了,也不让他们跑远,就在附近走一走,出不了事的。”
这里紧邻城门,兵士比城中其他地方还多,守门的将士又都认得这几个权贵子弟,万不会让拍花子将他们拍走了。
唐芙想想也是,便点点头让下人跟着去了,叮嘱不可让少爷小姐们离开太远,只能在茶肆窗户能看到的地方玩耍。
何氏也叮嘱了孟元琦几句,让他帮忙照看着弟弟妹妹,玩一会就带他们回来,不要在外面待太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