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章 新专趣事 (第2/2页)
张东亚脾气好是好。
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上,他自己一直很有原则,选歌制作和与艺人合作也会很有分寸和挑剔。
“老实讲,《蓝莲花》《痴心绝对》《Susan说》《暗号》《二十二》《撕夜》《飞蛾》《夜空中最亮的星》,单拿出来每首歌的质量都很高。
但生拉硬拽凑到一起,我觉得很拧巴。”
上次张东亚是抹不开王霏的面子,抱着帮忙的态度。
没想到李有信一鸣惊人,创造了正版200多万的销售奇迹。
这次的合作,他肯定想要再上一层楼。
风格杂糅的专辑,在他看来,对新人歌手弊大于利。
“新人歌手应该要有旗帜鲜明的特色,让外面的歌迷一听就能听出是谁谁谁唱的,这样有助于你音乐事业的发展。”
张东亚的建议,其实很中肯。
先用歌手身上某种特质,打造与众不同的风格,以便区分市场上别的歌手。
然后成名成腕了,再以玩音乐的心态,进行多样化的尝试。
“什么都想要,搞不好什么也得不到,让人遗忘你的音乐特点。”
“没关系,我接受采访就说过希望乐坛能有不同的风格,让歌迷自己去选他们喜欢的口味。”
李有信肯定不能说他的歌曲都是复制粘贴而来,只能以多元化为借口。
别说,这还真是一个极好的托辞。
别怕,就是玩!
“我知道有信你有资本玩,但不能和那些记者斗气,专心做好自己的音乐,好听才是硬道理。”
这一阵报纸上吵的火热,张东亚对相关的传闻有耳闻。
他以为李有信故意为之,是向外界证明自己的音乐才华。
“你看像《蓝莲花》骨子里是摇滚,《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是摇滚,《痴心绝对》转为苦情,《Susan说》的R&B曲风中融入了古典京剧,《二十二》和《暗号》还有不同,你知道我现在脑子里有多乱吗?”
“哎呀我没有斗气,先不聊这个,我们还是谈新歌录制吧。”
唉!
张东亚劝服不了对方改变主意,无奈叹气。
不过谈到工作,他仍打起精神。
“你知道我最喜欢哪首歌吗?”
“不知道。”李有信摇头。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哪里知道。
“蓝莲花,歌词温暖而舒服,不像摇滚的摇滚。”张东亚顿了顿,继续道:
“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搞摇滚的朋友。”
“许巍!?”
“没错,就是他,你怎么知道。”
张东亚诧异了一下。
呵呵,李有信轻笑几声,“你不是帮他做过专辑在别处嘛,其实我也特别喜欢在别处。”
这首典型的摇滚歌曲感觉不错。
尤其是歌词,会让人浮想联翩……
说着,他还现场吼了两句。
“就在,我进入的瞬间,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行了,你别唱了,好好的歌被你糟蹋。”
张东亚急忙叫停。
你别乱来了。
把原来温馨的歌声,搞成了刘皇叔。
“哪天介绍我们认识呗,我可喜欢在别处这张专辑了。”
“他不是一个活泼的人,比我的话还少,而且他最近在忙第二张专辑。”
“第二张专辑,等出来我肯定得多买几张。”
“多买点吧,也算给老许一点鼓励,毕竟他的歌不适合KTV,也不被商演偏爱,拿着那点版税要管一家子,难啊。”
张东亚真心替老许不值。
眼下唱片行业来到盗版时代,比如当年大热的《心太软》,正版和盗版的比例是1:10,只做唱片很难赚钱。
恰恰许巍的歌在酒吧驻唱时不讨喜,反而成就了李延亮等三个乐手,
一晚上,乐手不变,主唱变,都是许巍、张楚、高旗那种。一晚上乐手都在弹,挣四份钱。
收入反而都比许巍好。
“没办法,市场环境摆在这。”
李有信通过搜索记忆,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许巍会在11月发布个人第二张专辑《那一年》。
这张专辑被认为内地史上最好的摇滚专辑,可惜叫好不叫座,销量遭遇滑铁卢。
比起在别处的50万大卖,堪堪卖出15万张,算得上极其惨澹。
亏的不行,甚至让许巍抑郁回了长安养病。
这张专辑中的风格相对于《在别处》总体来说比较明朗一些,主要体现了他刚刚从失落中挣扎出来的一种状态。
既怀念过去,也开始接触快乐的生活开始赞颂爱情。
作品中更多的是优美的旋律以及赞美的诗语,而丢掉了以往那种阴郁消沉的感觉。
李有信知道在老许第三张专辑后,温暖与光明的力量会更多呈现给世人。
他也由此成为摇滚出圈的代表人物。
“东哥,我相信许巍肯定会红起来,大火特火的那种。”
“不谈老许了,关于你要收两首歌的事,自己来选吧。”
除了李有信给的八首歌外,还需要两首歌凑足十首,这凑数的两首歌,张东亚把选择权交给他。
李有信接过词曲谱,随手翻开,“好,我来随便选两首好了。”
不过翻着几页,他却看到熟悉的名字。
咦,杨·三十二郎·阿扎尔·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