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裹尸布 (第1/2页)
“还有,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这块布的右下角有一滴早已消散的血迹。这血迹虽然不知过了多少年,已经完全看不出了,最起码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但是闭上眼用心去感受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这个地方血气极盛,甚至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战意。”朱大寒继续说道。
姜立春摇了摇头,这块布他已经研究了好几遍,但是仍然没有看出来头绪,更没有感受到师父说的那滴已经消散的血迹。
“这小家伙,看不透,看不透啊!”朱大寒无可奈何,这小家伙了解的越多,身上的谜团就越多,涉及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都是绝对禁忌的。
“扶我到门口晒会太阳吧。”
“师父,您不是好了吗?”姜立春早都给师父号过脉了,身体早都痊愈了,之前的体内的那道阴气,现在也感受不到了,不知是消散了,还是隐藏了起来。朱大寒现在的身体那不要太好!绝对倍棒!
“让你扶你就扶,哪这么多话!要不是这次受伤,我还不知道你知道这么多,连祖师爷神像底下的丹药都知道,快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除了师父床下藏的那个蓝色的药丸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其他的我都知道。”姜立春见师父说起丹药的事情,尴尬一笑,他当时着急,倒是把这个茬给忘了。
赊刀一脉善炼器,但是对于丹药却是一窍不通,这些丹药都是历任掌门所留,功效也各不相同。
“你小子可以啊,看来没什么能瞒得住你的了。那颗蓝色药丸可不简单,不过这个要当你再大一点,为师再跟你说”说完顺着藤椅坐了下去。
许久,二人都是静静的闭着眼,享受这难得的日光浴。
“立春,你不想知道,我到底在昆仑山到底遇到了什么吗?”朱大寒问道。
“师父不说,自然有师父的原因,师父不说,徒儿也不问。”姜立春回答道。
说完二人对视,很有默契的笑了起来。
“你这孩子,什么都好。”
“那为师就是跟你说说这昆仑山一遭……”
这朱大寒有个习惯,每天一早就喜欢去山上练习五禽戏。当然他们所练得五禽戏,乃是华佗大师所创的原版,并非是后世改版的。
这天朱大寒如往常一样,来到后山练习五禽戏。可是当他来到后山山顶,忽然发现远处的山峰竟有黑雾喷涌。初时,这朱大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昆仑山也经常出现被雷击后树木浓烟滚滚的情况。
但一连几日,朱大寒都发现,远处的这黑雾不仅没有淡下去,还往外扩散了不少,这时再看那黑雾,真的如同黑海,波涛汹涌。而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引得里面的黑雾不断的翻滚甚至还有轰隆隆的雷声。
这黑雾的方向就是死亡谷。
对于死亡谷,外人只知道是禁地所在,生人不得入,入者没有活着出来的。
科学研究所进行过科学解密,说是死亡谷是强地磁,是这个磁力招来的雷电,警告世人不得随意进入死亡谷。
但是在赊刀一脉的记载中却不是这样。
话说当年女娲氏抟土造人,每造一人便取一粒沙作计,久而久之,终成一顽石,石上长有两道神纹,将石隔成三段,是为三生石。
女娲所造之人不同于神,神生而玄通,与天地同寿。而人却是有寿命,有寿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便意味着死亡。而人死要去往哪里呢?
现在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到幽冥界,但是其实最初的时候是并没有幽冥界的。
山海经记载: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
这里说的幽都山,便是幽冥界的起源。
起初在上古之时,土神后土,为大地之母,后土和其他神祇一样,都居于地上。
那是天界刚刚形成,幽冥界也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
后来人族出现,神祇仍然居住在地上。
当时的人族还是女娲亲手所造之人,人人都有一道灵气,为半神半人,且极善修炼,一时间,成仙者不计其数,寿命极长。
然而人族终有劣根,后来人族便爆发战争,死亡者不计其数。
可是人死之后,只能以魂魄的形式存在。由于他们都是半神之体,尚有神性,故可以魂魄不散,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蚩尤氏部下所化的魑魅魍魉,这便是鬼之先祖。这时候的鬼,仍有神性,故神鬼不分家。
这时就出现了区别于神崇拜的第二种崇拜,是为祖先崇拜。
人们往往将死去的先人作为神灵祭祀,祖辈传承,香火不断,这就是祖先崇拜。
然而久而久之,地上的鬼众越来越多,由最初的神人共居于世,变成了神人鬼共居于世。
神不满,团结起来意欲彻底解决人鬼二族,结束这神人鬼共居的现状。
地神后土慈悲心肠,为了避免大地混战,自幽都山以下开辟幽冥界。
楚辞中记载:魂归来兮,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