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千年银杏 (第2/2页)
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醒的,也不哭闹,睁着大眼,不知道在盯着什么看,小手握着小拳头,放在嘴里,吮吸的吧唧吧唧作响,估计是又有点饿了。
姜立春烫好奶,试了试温度,就抱起小家伙给他开饭了。给小家伙喂奶的过程中,姜立春听着七七八八的讨论声,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就在他刚刚睡着的过程中,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变。
“这也太诡异了,这还是我们认知的世界吗?”一位乘客说道。
显然大家都在议论这手机上的新闻。
姜立春把小家伙放好,拿出手机看了看,饶是他是道门中人,看到这些消息,也不禁皱了皱眉头。
东海处,有人出海捕鱼,竟遇仙山,回来后竟可使出不可思议的神通,后来不知所踪。
有货船在大西洋处,突遇大风暴,大雾中,模糊看到巨人的身影。
这则新闻下面附带的有几张图片,放大来看,果然有点像巨人的身影,只是大雾遮挡,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还有很多。
“快看外面!”这时有人指着外面惊呼道。
“那是什么?是一棵树吗?”说话的人看到外面的情景,不禁咽了口唾沫。
姜立春透过窗户看去,心中也不免大吃一惊。
这树未免也太大了,看这宽度足有几十米,高度更是一眼看不见尽头,这么大,就是在雾里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有刚上车的乘客说道:“这棵树,乃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一棵银杏树,是我们这边一家寺庙里面的,听说这棵树存活了好几千年了,是世界存在最古老的银杏树,还被评为天下第一银杏树,是银杏之祖。只是不知何故,这些天来,这银杏树像是焕发出了第二春,开始疯狂生长。直到现在,已经有几十米宽了,高度更是高耸入云,完全不可测。如果不是寺庙被封锁了,估计此时烧香的人那绝对人山人海。”
“这银杏怕是要成精了啊!”有的乘客惊呼道。
外面的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银杏树在雷电的照射下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银杏难道真的要成精吗?这才引来了雷电要将其摧毁。”有人说道。
“你们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限制,上古时代都是关于神仙的传说,越往后关于这些神仙鬼怪的传说就越少,这雷电是不是真的是这天地的限制,就是防止这里面的生物有大修为。这棵树就是例子,估计是几千年有了道行,想要成就什么,被天地规则发现,所以降下雷电,将其扼杀。”这个颇有见识的人说道。
这个人分析的确实不错,从神话时期的黄帝时代,一直到封建社会末的清朝,关于神话鬼怪的传说是越来越少,建国后更是极少出现关于这些传说的新闻。
说话间,那巨大的银杏树纹丝不动,任由雷电劈在自己身上,而树上的银杏果却悄然在变大。一个个银杏果如同灯笼一般,亮着黄色的光。在银杏果的光亮到极致之时,只听得“啵”的一声,化为粉末消失在空气中。
“啵啵啵”一棵树上的银杏果全部在亮到极致的刹那,化为粉末消散了。
霎时间,天空中再次雷电交加,比之刚才更甚。
银杏树依然纹丝不动,直到树干被一道极为粗壮的雷电直接劈成两半,天空中的雷电这才开始逐渐消失。
常人看不到的是,刚刚那银杏果消散的粉末混在空气中,缓缓飘向了还在火车上熟睡的小家伙。
手机上传来最新新闻资讯,根据科学研究所发现,空气中的含氧量在增加。
都说这新闻,字越短,事越大。
在空气中,都知道氧气的含量是百分之二十一(当然高海拔地区会有不同)。
如果现在空气中的含氧量增加,最直接的就是动植物体型变大。史前大气的含氧量就是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那时候植物非常茂盛,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蜻蜓能有一米多长,蜜蜂有小猪大小,传说中的巨兽,有可能会再次回归现实。
这个因素,很有可能会导致这片天地巨变。如果人类有可能在高含氧量情况下生存下来,有可能也会变为巨人。
说到巨人,就不得不提现在关于巨人是否真的存在,各个学术界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上世纪,某国探险队在南极发现一条大冰川,在冰川的后面隐藏着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城市废墟,这里耸立着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有点像金字塔状。但是这些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门,只有一个高十几米的椭圆形入口,学者称这座城市的历史大约在三万年以前。人类可追溯的记载,不过几千年,这里竟然有三万年以上的历史!
联想到古籍记载,在《春秋》中记载,鲁文公十一年,一名神射手射死了一个巨人,巨人倒下后身子横过九亩地,他割下巨人的首级放在马车上,其眉毛部位都高过了车沿。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传说中的夸父追日和《汉书》记载的秦始皇铸十二金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