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第1/2页)
第二波攻击很快来了。
卫兰杀人的时候,痛快极了。
手上的力气要很大,轻了就完全不可能伤到,说不定连衣服的防御都破不开,那就可笑了。
清水让敌军短暂地撤退之后,卫兰自请求援,将军同意了。
卫兰上马要走,卫桂拉住他,低声说:“小心。”
他看出来了。
卫兰想莽一波。
卫兰对他笑了笑,没有说话。
其实不必说话,因为心意相通,卫兰想杀人,他也想。
多说无益。
不在同一具身体,思维连通对其他身体的影响也会降低,即使降低影响,卫桂都能明白卫兰的想法,更不用说卫兰本身。
卫兰要是真想在路上杀几个追击敌军,卫桂这具身体也只有舍命陪君子的份。
卫桂松开手,卫兰骑着马远去了。
卫桂收回目光,准备抵抗第三波敌军攻击。
卫兰依旧受伤,但趁机杀了一个敌人。
他的马跑得不慢,不过想一想围困的城中连人都没有食物,哪里还有多余的东西留给马?
饿极了,什么都要吃。
没有食物就吃马,马没有了,就论到吃民众了。
士兵肯定不能比民众先死,还得抵抗敌军,这不是个人的问题,面对敌人寸土不让是原则,国土属于国家,实际上与他们无关,国民没有支配权,在将军未曾殒命,完全兵败之前,士兵也没有投降的权力,叛逃则死,逃兵当诛。
将军不改变主意,士兵也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时候,手无寸铁的民众当然比士兵先死。
要细细算起来,从理性说,士兵的命比民众的命有用,所以他们的命比民众更重;从感性说,士兵保家卫国,不能先死,所以他们要活;从能力说,士兵经年累月列阵杀敌,民众难以反杀。
这匹马还活着,多亏了新挖出来的那口井。
不限量的清水,虽然不能填饱肚子,也还能扛一阵子,毕竟之前连水也没有,现在好不容易有水了,一群人争先恐后去喝水,暂时不急着找吃的,这匹马才留下一条命。
要是这次没有援军,多少人还指望着这匹马的血肉吃一顿断头饭。
前提是卫兰能回去。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只能听天由命。
毕竟,能干的,该干的,全都干了。
再多,就是等了。
不过,城里的士兵等卫兰的消息,卫兰等一个恰好的时机。
援军请回去了,困城之围可以解了。
众人欢呼雀跃。
卫桂接住昏迷的卫兰,轻车熟路帮忙处理伤势。
等处理完毕,将军给了卫桂照顾卫兰的权利。
卫桂几乎在卫兰身边寸步不离。
在旁人眼里,实在亲近得过分。
卫桂看着卫兰,有时候想,不如现在死了,多死几次,或许就无所谓了。本来也不着急,一天天这样活着,实在太累,甚至不能一觉睡醒到天亮。
他背对着门口,旁人进来,他会被惊动,别人只能看见他的背影,看不见他的眼神,倒也没有新的风言风语。
卫兰醒了过来,卫桂半点不拖泥带水离开了。
二人的关系恢复成陌生人。
就像一个游戏,控制某个开关,他们就凑在一起,调整开关,他们就各自走开。
又像互相排斥的磁铁两端。
卫兰和卫桂分开两地,卫桂当副将,还在将军身边,卫兰退役,领了军功,去小县城当了个芝麻大小的官过日子,卫桂的消息不多,无甚大事,卫兰则常出现在旁人指责某某好高骛远的时候被提起,传言大多说他不务正业。
分明是个县官,偏偏喜欢打听疆域进退,爱找老兵说话,时时过问战事如何。
名声日远。
上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死去,缺少人手,众臣讨论,卫兰特意去了实地调查,转了一圈回来,实际上为了掩人耳目,否则,直接上书,旁人除了想他心高气傲没有别的可能,总得给关注这件事的其他人一些证明自己的理由。
证明他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脚不沾地,不是一无所知,也不是夸下海口。
卫兰上书,把握语言口吻,皇帝看了,问起大臣,大臣对卫兰有些印象。
于是这差事落在卫兰手里。
皇帝破格给卫兰提了官衔,派出卫兰。
在旁人来看,这件事就是卫兰得偿所愿。
卫兰提着一颗心,知道没有放松的时候。
他在路上照顾士兵,说出来的话,好像从别人心口掏出来再贴回胸膛面上。
士兵很快交出了信任。
行路的速度一提再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