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造生物圈技术 (第1/2页)
,学霸之科技孵化系统
方逐溪是科研组的领衔科学家之一,在基地中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所以他可以抽大量的时间用网络看电影。
他专门选择那些关于太空的科幻电影,果然系统出现了相关的科技。
“发现孵化目标:人造生物圈技术。是否提取?”
人造生物圈技术算得上是人类走入太空的基础技术,人类要在永久太空站中或者是漫长距离的宇宙航行,又或者是在陌生星球殖民的初期生存,人造生物圈技术非常重要。
"target="_blank">https://>
种花家的“凌霄殿工程”想要大量人员进驻“凌霄殿”,在上面建造物资循环可以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圈显得非常必要。
方逐溪稍有些犹豫,他原本是希望能提取到可控核聚变、曲率引擎、重力控制技术这些感觉更牛笔的技术,但系统却提示了人造生态圈技术。
仔细想了想,方逐溪还是选择了接受孵化人造生物圈技术。
毕竟现在错过了,以后也不知系统还能不能激发这项技术,虽然感觉作用方面没有可控核聚变那样强大,但人造生物圈技术同样是必须而不可替代的。
人类走入太空时代,需要掌握“脱离地球生态圈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能做到自主搭建新的生态系统,利用太阳能来管理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在地球以外的封闭空间中长期生存。
其实很人类早已意识到生物圈技术的重要性,早在三十年前霉国就已经尝试进行了一项人造生物圈的试验。
当时为了证明人类能够脱离地球生存,创造出一个不依赖地球本身生态系统的环境,成为了人类实现外太空殖民的第一步,霉国老在沙漠中建了一个一座人造的生态循环系统,称之为生物圈2号。
生物圈2号与外界几乎完全封闭,除了阳光能够透过玻璃照射进去,空气也被隔绝起来。在圈内搭建了5大生态系统,雨林、海洋、荒漠、草原、沼泽,还设有人类活动的工业区、农业区以及生活区,种植了各种人类所需的食物,再加上由外界带来的各种动植物,形成了一个不需要接受外界补给的,完全依靠自我循环而运转的设施。
霉国人把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等在内的超过4000种动物,包括浮游、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等在内的超过3000种的植物,以及包括细菌、粘菌、真菌、微藻等在内的约1000种微生物统统放进这个封闭系统里。
做完这些以后,他们把8名志愿者关进了生物圈2号中,试验人类是否可以在这个人造生物圈中生存。
实验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试验后以失败结束,这个系统并不能维持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霉国人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方逐溪选择这种技术为孵化目标,也是为了通过系统孵化,以后能节省大量科研时间。
因为人类要进军太空和外星殖民,只要还保持人类**形态,那这种人造生物圈技术就必不可少,迟早都是要研究的。
像这类的技术,无论主持的科学家多厉害,要在现实中研究出来,肯定需要志愿者在人造生物圈中生活来进行试验,而这种试验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想要实验真正有所收获恐怕至少得要几十年。
而方逐溪利用系统孵化了这种技术,就大大节省了这段需要付出的时间,考虑过后,他还是选择了提取孵化目标。
【孵化目标:人造生物圈技术;
孵化进度:0/80000;
目前拥有积分:0】
还没有启动群体孵化模式,只能暂时靠自己个人看资料来积累积分,现在还在海军基地中研究超级电磁轨道炮,科研组的研究内容和人造生物圈相差大远,也无法激活群体模式。
方逐溪也不着急,超级电磁轨道炮研制的进度已经差不多了,只需选好地址正式建成,他的科研任务也算完成,就可以离开科研组。
以奇点科技目前的财力,想要组建一个类似霉国老“生物圈2号”这样的科研实验组并不难,届时应该就可以激活群体孵化模式了。
方逐溪在科研组里全身心地考虑着科技问题,外界却在再次发生着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和他的奇点科技息息相关。
“沙棕树”的种植在种花家广泛铺开,在奇点生物技术员为骨干的技术团队为“沙棕树”的种植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而且这种基因改造植物本来就是生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植物,所以在全国各地种植都非常顺利。
在政府的带头下,全国各地的村民们在不占据原本的耕地和林地的情况下,把大量因为土地贫瘠而丢荒的地方都种上了“沙棕树”,村民们如果这种植物的经济价值真有政府宣传的这么好,下一年就要把所有能种上的地方都种了。
看到这些“沙棕树”在全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种花家专门成立了一家国家企业“种花生物能源公司”,筹备在全国收购这种能源植物的种子提炼为燃油出售。
很明显,这又将是国家“两桶油”以外的“第三桶油”,而且随着“沙棕树”种子的继续铺开,甚至有可能在国外也推广种植,这“第三桶油”在不久的将来会比“两桶油”更强大。
“种花生物能源公司”是国家控股的企业,像这样的企业其实和政府一些部门类似,本来不会有其他资金参与的。
但国家这次成立公司却破天荒地邀请了私人企业奇点科技入股。
当宋心怡看到政府专人送来的邀请入股函,心中也是有些激动,这说明奇点科技在国家心目中的地位与众不同啊!其他企业就算再有钱,国家也不会邀请其入股国家企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