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从不到来的奇迹 (第1/2页)
留守beijing的赵孟周,新年开局后异常焦躁。
此前的年报一共提交了15页,在截止时间前的最后一分钟发出,紧接着就是2个小时的合伙人单独问询。问询内容涉及整份年报的五大类共计arry(项目提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投出独角兽,此时此刻此点是最有谈判权的时候,况且目前x内部架构对他并非有利。赵孟周犹豫不决,深思后还是否定了,他怕一切会影响他升职为md(董事总经理)的波动。况且独角兽尚未退出,只有独角,还未成兽,运连今年还需要完成两轮融资,在市场份额和估值方面彻底超越顺途,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除了这个准独角兽项目外,赵孟周的其他投资组合整体比较稳定,一半在持续融资且业务良好,另一表现尚可但没有大的发展,总体来讲没有烧过钱、没有清算项目。
再说回公司内部,x capital的vp(副总)一共14位,以下是数量几倍的的asso(经理)和分析师,以上是9位md(董事总经理)和7位合伙人,这就是x的人员金字塔结构,完整的组成了凶残的食物链图谱。asso和分析师乃至vp全员炮灰,这是心照不宣的共识,在这几个职位上停留的时间,会比想象的长得多,时间越久心态会崩,从怀疑自己到怀疑市场到怀疑一切,不进则退。
期间有不少猎头想要挖赵孟周,有双币基金也有战略投资机构,甚至被投企业也会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干脆“上岸”。说不心动是假的,但也没到非此不可的地步,那感受像极了一个人对前任忿忿,不过是下任不够好,也是现状不够强。
赵孟周最后获得了8.2分,在同级别vp中排第三名。于是年初不负众望的得知,排名第一的同事跳槽去了另一支双币基金,排名第二的同事晋升为md,过去一年的结论,就到此为止,不多不少,刚刚好。而他,当然就还是停留在原地。离职的同事还留给了他大量遗留的烂项目,除了准备清算的,就是涉诉的,还有管理层崩盘的和融资不利的,焦头烂额一锅粥。
他甚至开始祈祷有奇迹发生。
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无法被期待,所以此处,没有奇迹。
出乎意料的是,andy居然给了较高的分数,eric只给出了平平的成绩。
当时不解的赵孟周,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接连miss(错过)掉两个项目,让一向沉稳的eric在季度会上骂了脏话,并提到这是集体失败的行为,是长期傲慢的代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时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值得现在的职位。机会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你miss掉一个就失去了这个机会,但作为x man,不可以错过任何好的机会,一个都不可以,x不存在失误!
包括赵孟周在内的同事,都感知到了一件事,就是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是多维度的、不可预测的。从内部来讲,晋升机制越来越艰涩,且账面评估方式将会逐渐弱化,绝对退出率评估将是王者。外部来讲,风投机构多样化,战投(cvc)也越来越专业,无论从规模还是出手速度,都不逊于x capital。所以各位x man从绝对easy模式,转为了相对easy模式,项目——没那么好抢。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创始人和项目的变化,创始人逐渐由“概念化”转为“实战化”,创业前就在行业内有充分的人脉和资源,有眼界、有优势,甚至有资金,那么此时此刻对于x的必选项,就弱了很多,投资人此刻,正式转为乙方。
赵孟周很快就迎来了他的hard模式。
此前一直对融资和市场报以激进态度的陈光,进入了很长时间的暂缓期,且如他此前所言,并购顺途的想法,不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一触即发的变革。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来说服投资人和管理层,并且通过赵孟周邀请到了刘肖田,希望大家结束烧钱之争,表明烧钱是毫无结果的消耗,如果我们无法打败彼此,不如加入彼此,他相信就算其他人听不懂这些话,投资人也一定会支持的。
运连和顺途的业务高度相似,所以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竞争是直接而惨烈的。顺途起家西南而运连盘踞华东,向彼此底盘延伸是必将一战的确定,战线之长、烧钱之巨,非常消耗和折磨。双方也在这场拉锯战中各自为营,频繁的摩擦和不可控事件都成了家常便饭,换帅、举报、烟雾弹、用户起义都是小意思。然而战之又战,没有绝对的赢家,伤敌八百更是自损一千。
截至今年,运连和顺途正式从用户规模上拉开了差距,顺途在运连的压制下,已经在这场看似没有尽头的赛道上逐渐偏离了方向,开始向冷链后市场转移。陈光知道这是历史性的机遇,对于他,更对于运连,运连是他始终信奉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那件事”,矢志不渝。他对刘肖田说,企业做的大并不一定非要选择毫无意义的竞争,也可以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突破口,实现互惠共赢。作为知名的基金和投资人,大家都参与过互联网的大战,分久必合,竞争中也许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一起”,“在一起”很重要,对么孟周?
赵孟周当然同意陈光的判断,合并也许是无数不确定性里最确定的一件事,当初各大基金参与过的互联网项目中,都是打到最后才意识到,双方合作会有更大的收益后,由竞争转为合作,虽然都是收购或者被收购,但起码江湖地位依然在。运连和顺途都是行业头部,双方携手改善凌乱待整合的冷链市场,本身就是对行业效率提升做出最大的贡献。
刘肖田问陈光,“陈总顶流,的确竞争与合作并不冲突,竞合是真正的有气度。那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和汪总一起认认真真地碰一下,无非就是你并我,或者我并你,或者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我们当然是出钱也出力。”
陈光回答说,大概率,只会有一种可能。
运连和顺途竞争多年,血光四溅杀红眼,仅就双方创始人谈合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非此即彼的决心,恐怕两家公司也不会撑到现在成为行业龙头。更大的动力其实在于背后的投资机构,毕竟花的是自己的钱,都烧干净有可能同归于尽,为什么不变成一家人吃掉全部的市场份额呢?比起企业家,投资人的态度暧昧得多,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拒绝一切可能性,只要未来能退出。刘肖田拒绝说自己是墙头草,说这叫职业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