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人造恒星 (第2/2页)
而帝国如今掌握了可控湮灭反应,在人造恒星中安装了许多的湮灭约束球。它是人造恒星的关键部件,能够将湮灭反应约束在球内,从而获得稳定可控的能量输出。
如果恐虐方摧毁了一台人造恒星,那么十几个防区的防御武器都要陷入瘫痪。星界军防区的火力要瞬间下降六七成。
到那个时候,恐虐势力在诸多战场都将从败转胜。星界军可能要付出极为惨痛的牺牲才能取得胜利。
恐虐势力是怎么得到星界军人造恒星位置的星界军暂时没空深究,但现在必须立刻挡下他们前进的脚步。
防区的指挥官很想提上自己的爆弹枪亲自上阵和敌人拼杀,但他知道,自己站在指挥室中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一条条命令向那些因自己防线失守,而内心充满怒火的士兵下达。
周围数个防区的指挥官也知道了正有一支恐虐部队在向人造恒星前进,他们也明白能源设施对于战争的作用,于是派出了自己能够派出的最大力量前去阻挡那支恐虐部队。
同时那些雷鹰中队也全副武装飞至了敌军上空,开始向他们发起攻击。这支恐虐部队此时的位置几乎处于所有星界军防线后方,因此空中几乎没有混沌方的空中单位,帝国的雷鹰中队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地面上的恐虐部队上。
作为一种多功能炮艇载具,雷鹰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其机身上部那门巨大且显眼的主炮。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各种和变体,但是最开始开发的与最通用的版本都装备的是雷鹰主炮。这种主炮乃是在战舰上常使用防御宏炮基础上,一种缩小化并且经过高度改良的设计。
这种武器原本更多是作为如护卫舰和其他更大战舰上副炮或者近防炮而出现的。这门武器使得雷鹰对地面大型单位和重装甲目标有着极其突出的杀伤力,甚至连伟大神机都得防着点这种小型宏炮的可怕火力。
针对不同的作战目标,雷鹰还可以靠着其模块化的设计,快速将雷鹰主炮换成穿甲能力更强的毁灭者级涡轮激光炮。十分高效的进行反超重型单位的任务。
并且根据任务的不同,雷鹰的机翼下方可以携带地狱打击导弹,高爆燃烧炸弹,重型集束炸弹、大型制导炸弹(热熔弹头或电浆弹头)。
在城市中执行运输任务时,雷鹰因为要满载的运输星界军,因此许多武器没有携带。并且为了安全撤离星界军,雷鹰的并未向城市中的泰坦发起攻击。
但现在,为了保障十几个防区的能量供应,数十支雷鹰中队将和各个防区赶来的星界军阻拦这支恐虐部队。
并且因为这支恐虐部队处于诸多星界军防线后方,许多防线的火炮部队都能够打击到他们,他们此时面对的火力攻击更加勐烈。
但这支部队中强大恶魔的数量异常庞大,许多灾祸领主级泰坦提供火力。甚至其中还有一台帝皇级泰坦!
这是怎么回事?!
这台帝皇级泰坦从哪冒出来的?
打了这么久竟然没发现有一台帝皇级泰坦,被突破防线的指挥官得到消息后一脸的不可置信。
但一台帝皇级泰坦确确实实站在了战场之上,运用着自己装载的各种武器攻击帝国的星界军和载具。它有着巨量、毁灭、直接的火力。
灵能遮蔽?隐形技术?亦或是其他什么方法?无论如何,一台帝皇级泰坦的出现,使得星界军阻拦恐虐部队脚步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
“懦夫必死!异端须尽!没有后退!永不怜悯!”
星界军的雷鹰炮艇机上接到了来自混沌泰坦所发出的通讯广播。里面传来了被塞进泰坦里的恐虐大魔的怒吼。
这是一座由恐虐大魔与混沌帝皇泰坦融合的产物。
当它的步伐在大地上引发震颤时,所有血神的敌人都会不寒而栗。
这台混沌泰坦会挥舞着烈焰与钢铁去消灭它的敌人,每个舱口都冒出火舌和浓烟,其深处燃烧着恶魔那永不熄灭的仇恨。
他名叫,憎恶号。
憎恶号的主要武器和帝国方的帝皇级泰坦类似,由地狱风火炮和巨型等离子组成,但副武器却截然不同,它配备了一门装备于黄铜蝎尾部的近距离射击武器蝎炮,还有数个碾压者利爪用于撕裂地方载具和泰坦的金属外壳。而因为是恶魔引擎的缘故,憎恶号还能够抵御一定的灵能攻击。
这是一台饱受血神青睐的杀戮机器。
无数的雷鹰炮艇机用自己的强大武器向这台帝皇级泰坦发起了攻击,但憎恶号的虚空盾将这些攻击全部挡下。
而雷鹰炮艇机被任何一台混沌泰坦的攻击击中,都大概率会被从空中击落或直接变成残骸。
雷鹰炮艇在大多数泰坦面前就像是玻璃大炮,攻击很高,防御却跟不上。这也是当初雷鹰炮艇明明拥有如此攻击力却不攻击城区中的混沌泰坦的原因之一。
雷鹰炮艇的攻击对于步兵单位来说十分致命,对于重型载具乃至许多泰坦也是不容忽视的威胁。可雷鹰的防御却只能抵挡大部分来自步兵的攻击,一些重型载具和泰坦的攻击对于雷鹰来说太致命了。
雷鹰既没有虚空盾,装甲也是陶钢的而不是精金的。而且在帝皇级泰坦面前,雷鹰炮艇就连玻璃大炮都算不上,只能算是玻璃步枪,要许多雷鹰进行持续很久的连续攻击才能破开憎恶号的防御。
可在恐虐势力的攻击下,一台台雷鹰从天空中陨落。远方的火炮虽然也在持续不断的向这里的恐虐部队进行轰炸,但恐虐部队却丝毫不停下自己的步伐,径直前往人造恒星的位置。
行星轨道上的战舰中,星界军总指挥西德尼思考良久,和帝国海军的指挥官商讨着什么命令。
只见帝国海军指挥官连连摇头,但在西德尼的劝说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